ID: 24404579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737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三次,试卷,历史,考试,阶段性,内蒙古自治区
  • cover
通辽一中2023级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涂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墨子不认同孔子将孝道作为区分人与动物的标志,强调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从事创造性的生产劳动。他从趋利避害的人性观出发,强调一种人与人之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互惠关系。这表明( ) A.墨学最符合当时社会需要 B.儒墨思想形成的环境差异大 C.墨子的思想具有功利色彩 D.思想融合成为社会发展趋势 2.公元84年,汉章帝下诏:“自牛疫已来,谷食连少……刺史、二千石不以为负。其令郡国募人无田欲徙它界就肥饶者,恣听之。到在所,赐给公田,为雇耕佣,赁种饷,贳(借)与田器,勿收租五岁,除算三年。其后欲还本乡者,勿禁。”该措施( ) A.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 B.体现了农业政策的灵活 C.造成了户籍管理的混乱 D.促进了铁犁牛耕的推广 3.有学者曾对刘宋时期(420-479年)就任录尚书事、侍中、尚书令、中书监、令、左右仆射等权力中心八种职官的人数及出身作了详细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指出任职者164人次中,世族105人次,占总数的64%;宗室外戚31人次,占总数的19%。据此可知,刘宋时期的门阀政治( ) A.阻碍了历史进步 B.是贵族政治的回归 C.改变了皇权专制 D.是官僚政治的异化 4.唐中央实施分层决策,第一层为尚书省六部长官和左右仆射“八座议事”;解决不了的问题报给第二层“政事堂会议”,由全体宰相集体决议;如仍有分歧,则由皇帝召集“两仪殿会议”;以上三级会议,所有谏官都参加,有文字建议权。这种做法旨在( ) A.强化尚书省的行政决策中枢地位 B.完善谏官对决策的监察权 C.提高中央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D.削弱宰相权力以加强皇权 5.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朝廷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经常发生旱灾的江淮两浙耕种。宋哲宗时期(1085年—1100年),小麦已成为淮南各地夏季的主要作物。到南宋时,小麦在南方地区的种植实现普及。材料可用来说明宋代( ) A.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D.饮食结构根本变化 6.“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传统婚姻礼俗的金科玉律,宋元时期的小说家却指出,要尊重儿女的想法,不要过度使用家长的权力。如话本《金鳗记》就讲述了一个女子对父母之命下婚姻的抗争。这一现象反映出宋元时期( ) A.婚姻制度束缚增强 B.家庭伦理秩序崩塌 C.个人意识渐趋觉醒 D.国家控制日益放松 7.明中叶谢肇淛在《西吴枝乘》中说,蚕桑之事“湖人(湖州人)尤以为先务,其生计所资”。清代文献《东畲杂记》曾记载:“近镇(濮院镇)人家多业机杼,间有业田者,田事皆雇西头人为之。由此可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 ) A.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B.雇佣生产开始出现 C.农业经济呈衰退趋势 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8.清代土司家族编修家谱时,多追溯家族祖先来自中原汉族,或攀附中原名门望族,编织先祖有功于国家、泽被生民的英雄故事。如广西壮族土官多以“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作为始迁祖的原籍。这一现象反映出清朝( ) A.改土归流成效显著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民族习俗日益趋同 D.土司致力于推动民族交融 9.道咸之际的学术转型,是传统知识体系对危机的应激调整:汉学专制因脱离现实衰落,经世新学短暂复兴并吸纳边缘学问,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家困境;西学凭借其实用性与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