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8924

2025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六)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306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学期,试题,历史,考试,高考模拟,2025届
  • cover
绵阳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六)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开始作答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用0.5mm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 3.考试结束后,只需交回答题卡,试卷请考生自行保管。 4.请保证答题卡的整洁,切勿污损答题卡。 第I卷 选择题(48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满分48分。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书,记述了上至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下列事件不能在《汉书》中查到的是 ( ) A.黄老之学 B.尊崇儒术 C.外戚干政 D.党锢之祸 2.明朝中后期,内阁的票拟制度被逐渐固定下来,内阁首辅因拥有票拟权而权威渐重,政事决于一身,但是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这说明 ( ) A.内阁逐渐统领六部 B.内阁成员来源广泛 C.宦官操纵国家权柄 D.制度本质没 有改变 3.“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 () A.提倡民主科学 B.坚持“中体西用” C.主张维新变法 D.宣传马克思 主义 4.从公元前6世纪到前4世纪,中亚人信仰多种神祇,多种宗教在中亚并存。琐罗亚斯德教作为制度在中亚业已存在,但尚未成为该地区信仰体系的核心,水神崇拜在当地的宗教生活中占据特殊地位。这一现象说明( ) A.文化交融和发展 B.宗教制度的盛行 C.中亚地区独特的宗教格局 D.政策制约宗教文化的发展 5.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教会势力日益衰落 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被称为“亚洲的觉醒”,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其“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 ( ) A.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 B.斗争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 C.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 D.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7.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 ) A.儒学地位颠覆 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 D.西学深入民心 8.马克思、恩格斯谈及罗马法时指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商业方面引起进一步的结果,因为他们的整个生产方式没有改变。······当工业和商业--起初在意大利,随后在其他国家--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私法便又立即得到恢复并取得威信。后来,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君主们开始照顾它的利益,以便借助资产阶级来摧毁封建贵族,这时候法便在所有国家中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了。”其所阐述的是 ( ) ①罗马法对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影响 ②罗马法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规则不够完善 ③生产方式的变化使罗马法私法精神得到激发 ④罗马法积累了一整套灵活务实的治国经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明太祖时期,赋税主要是征收实物,由于棉布征收颇受地方官的喜爱,导致棉花种植普遍。1581年张居正改革后“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棉花大量涌入市场,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说明了明朝时期 ( ) A.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赋税政策变革利于商业的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减轻了农民负担 D.江南商品经济水平超过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