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一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 病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过 注意事项: 的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长 餐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经过考古发掘,研究者在龙山文化中发现大型磨光的石斧和用于翻土的石锄等生产工具;在 良渚文化中出土了用于深耕的三角形石犁。这可以用来说明 A.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B.区域间经济交流的加强 C.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D.中原文明发展较为先进 2.商朝甲骨卜辞记载:商王对某位妇女的生育问题进行占卜,结果是“幼”,即能够生男孩。另 咖 一贞人(占卜者)对占断的结果进一步贞问。这反映了商朝 A.具有原始民主制的特征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天人感应思想比较盛行 D.官员办事十分严谨 3.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楚、魏用 吴起,战胜强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这反映出 A.各诸侯国争当霸主 B.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成功 C.兼并战争的残酷性 D.周朝传统秩序遭到破坏 4.春秋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主张衣食住行满足基本功能即可,如衣服能“冬以御寒,夏以御 救 暑”,房屋能“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并主张统治阶层“薄葬短丧”,避免过度消耗社会资 源。这一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H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HB 5,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言论及出处。这些言论表明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字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老子》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墨子》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孟子》 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一则治,两则乱 《吕氏春秋》 A.春秋战国时期思想较为混乱 B.统一成为潜在的共识 C.专制主义思想逐渐成为主流 D.各学派思想交流频繁 6.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对王国封地进行了削夺。首先,参与叛乱的诸侯王国,其全部或大部分封 地遭到削夺。其次,诸侯王国的支郡、边那收归中央管辖。这些措施 A.解决了西汉王的王国问题 B.证明郡国并行制的失败 C.导致了诸侯国大规模的反叛 D.为后世积累了相关经验 7.《汉书·武帝纪》记载河西之战道: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出击匈奴, 大获全胜,匈奴将领担心战败将受到匈奴单于惩处,决定投降汉王朝,“秋,匈奴昆(浑)邪王杀 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下列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A.设酒泉、武威等郡 B.设置西域都护府 C.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D.实行郡国并行制 8.魏晋时期的佛教护教文《正诬论》提出“佛与周孔,但共明忠孝信顺,从之者吉,背之者凶”;著 名的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认为“学仙之人,皆有弟子,以承祭祀,祖宗之事皆未绝”。这些思 想反映了魏晋时期 A.儒家社会地位较为稳固 B.统治者主张思想上百家争鸣 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三教合归儒”局面的完成 9.北魏太和九年(485年),政府颁布诏令,规定男子年15岁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 婢受田与良人相同。耕牛1头受田30亩,限4牛。官吏给公田,刺史15顷,太守10顷,县令 6顷,离职时移交下任,不得转卖。上述政策实行的前提是 A.孝文帝改革的顺利结束 B.全国统一局面的实现 C.政府掌握大量无主土地 D.土地私有制度的实行 10.开皇十八年(598年),山东河南一带频降大雨,政府“遣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