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级高一上历史半期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方田坝考古发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遗址中出土了一枚商周时期的牙璋,与三星堆、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牙璋在形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说明( ) A. 商、周政权对贵州地区的直接统治 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显著特征 C. 贵州与巴蜀、黄河流域广泛交流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西周时期,周人各级宗族组织中的族长、家长、宗长,同时也是各级政治上的各级官员,各国国君之间既是同僚,又是宗亲。这体现了( ) A.同源共祖观念的产生 B.诸侯国内部关系的和谐 C.周天子权威日渐式微 D.血缘关系与政治的统一 3.如表所示是汉武帝时期在北部新设郡及向其移民人数,汉武帝这一做法( ) 郡名 户数/户 人口数/人 郡名 户数/分 人口数/人 朔方 34338 136628 安定 42725 143294 西河 136390 698836 天水 60370 261348 酒泉 18137 76726 张掖 24352 88731 武威 17581 76419 敦煌 11200 38335 定襄 38559 163144 合计 383652 1683461 A. 促进了各地人口自由流动 B. 保证了陆上丝绸之路畅通 C. 消除了匈奴对北部的侵扰 D. 强化了国家对边疆的治理 4.“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根据材料可知,汉初文景时期治国的核心思想是 ( ) A.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 B.以倡导节用节葬的墨家 C.倡导严刑峻法的法家 D.以仁孝治天下的儒家 5.隋炀帝即位后,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一方面,这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另一方面,因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大运河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暴露了隋炀帝奢侈生活 B.适应了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C.提高了南方的政治地位 D.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形成 6.唐朝中后期,部分节度使出身于安史之乱后归降的原叛军部将。他们所辖地区“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如宣武节度使韩弘,镇守汴州等地二十余年,其所辖四州的赋税全由自己掌控。这说明唐朝后期( ) A.边疆防御体系彻底崩溃 B.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权威 C.节度使的任命不够规范 D.地方将领拥有财政自主权 7.北魏孝文帝时期,鲜卑族慕容部从漠北迁至陇南并建立政权,其墓葬中既有反映本民族传统的金器、马具,也有中原风格的丝织品、漆器,以及来自西域的五色石、玻璃器等。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 A.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B.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C.国家疆域空前辽阔 D.中外交通往来频繁 8.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傅律》中规定,百姓要如实填报户籍,不得隐瞒家内奴隶,不得未老报名,已名不报,不得以壮年报病废,已成丁报幼小等;秦简《编年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一年“令黔首自实田”,即命令全国百姓向官府申报自己的年龄和实有土地数。这些史料可以佐证秦代 ( ) A.专制和集权导致行政成本增加 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C.注重强化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D.郡县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确立 9.宋太祖、宋太宗时为相的赵普于厅事座屏后置二大瓮,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其中,满即焚于通衢;宋真宗时为相的李沆自言:“朝廷防制,纤悉备具,或徇所陈请,妄有更张,即所伤多矣”,王旦为相 “务行故事,慎所改作”。据此可知,北宋前期( ) A.君主专制制度遭遇重大挑战 B.相权的运作强调稳定与审慎 C.崇文抑武政策行大失且担当 D.行政体系僵化导致效率低下 10.宋朝皇帝自称华夷共主,居“中国”正统;辽兴宗自称“中国”,标榜中华正统;金熙宗自认“中华”,并自称“中国”。这说明,当时( ) A.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 B.华夏认同观念开始出现 C.正统之争成为战争源头 D.政权并立中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