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15735

陕西省西乡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22458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陕西省,期中,答案,试题,历史,考试
    2025--2026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文化中国共识圈’正式形成”可知,新石器时代,中国各个地区存在较多区域文化带,但后来发展成“文化中国共识圈”,这体现了中华文明从多元发展逐步走向一体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故选B项;国家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并非不同文明交融互动的结果,且不同区域文化带都属于中华文明,不能体现“不同文明”,排除A项;地理环境影响文化发展,但不起决定性作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发展,“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不同的区域文化带同时并存,相互作用,并未说明“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选C 稻谷是农业的典型代表,河姆渡遗址出现稻谷遗存,证明中国长江下游的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种植水稻,该史料最具有说服力,故选C项;房屋复原图能够证明半坡居民已经能够建造房屋,与农业起源关系不大,排除A项;神农氏属于神话传说,排除B项;曲辕犁是农业发展进步的表现,不是农业起源的表现,排除D项。 3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初期(中国)。据题意可知,从西周到东周,“中国”的范围逐渐扩大,说明周边地区对“中国”的认同,由此体现了华夏认同的进一步增强,B项正确;“中国”范围的扩大体现的是华夏认同的加强,并不能说明周王室加强对诸侯的管控,也无法说明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排除AC项;“在消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C 解析: 商鞅变法这一规定其实是以法令形式将小家庭制固化,从而保证铁犁牛耕推广下形成的小农经济的稳定,C项正确;打击贵族是政治原因,根本原因是经济原因,排除A项;固化小家庭制的根本原因在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并非革新家庭结构,排除B项;固化小家庭制与地方行政区划的革新无关,排除D项。 5 【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可以统一指挥,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土木工程,故选A项;思想文化统一与进行土木建设工程并没有直接关系,因为这是物质工程,并非思想文化产品,排除B项;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为进行土木建设工程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没有中央集权制度的统一指挥,单靠社会经济发展也无法完成这么大规模的工程,排除C项;国内环境的稳定确实有利于土木建设工程,但没有中央集权的统一指挥,无法完成这么大规模的工程,排除D项。 6【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汉文帝时期,地方侯国对于皇权多有挑战,说明郡国并行制的存在有着一定的隐患,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侯国对皇权的挑战,并不是欺压百姓,排除A项;“名存实亡”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当时是文景之治时期,盛世局面依然存在,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C 【解析】“其令郡国举孝弟(悌)、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表明察举制注重品行和乡里的舆论评价,故选C项;察举制选官注重的是个人的品行,无法激发官民的责任感,排除A项;察举制地方有举荐权,选官方式是自下而上,无法做到独揽选官,排除B项;察举制的选官是自下而上,并没有强化中央集权体制,强化中央集权体制的是科举制,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材料中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动乱的背景之下大量人口南迁为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