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中学三经路校区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60分) 1.史书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后,“天马、葡萄、苜蓿、胡桃(核桃)、胡麻(芝麻)等异物传入中国;中国的丝织品、冶铁技术、凿井术等也传入西域”。这一现象主要体现了张骞出使西域( ) A.直接促成了西域各国与汉朝的军事联盟 B.推动了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 C.使汉朝正式确立对西域地区的行政管辖 D.开启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2.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关于两汉文化说法正确的有( ) ①《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裁的史书②《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了文化传播与发展④汉赋乃采集民歌修改而成,反映社会真实情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汉明确规定刺史必须严格按照朝廷规定的“六条”内容对所部郡国守相进行监察。豫州刺史鲍宣因“举措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听讼,察过诏条”,结果被免职。这一规定( ) A.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有效避免监察官员腐败 C.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D.意在规范监察权力运行 4.考古学家严文明教授把中国史前文化称为“重瓣花朵”格局:中原是花心,周边的文化中心是里圈花瓣,再外围的文化中心是外圈花瓣,花心与内圈花瓣、外圈花瓣共同构成中华文明的整体。这一理论反映出中华文明( ) A.起源于旱地农业文化区 B.主体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 C.发展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D.已形成精耕细作农业模式 5.西汉初年,名山大川由诸侯“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领”。文帝时恢复本归天子祭祀五岳的礼仪,宣帝时将五岳祭祀制度正规化,五岳成为朝廷山川祭祀的首要对象。这反映出( ) 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天人感应思想萌发 D.民间力量走向衰落 6.战国时期,诸侯国通过变法将土地所有权授予农民,用以换取劳役、兵役以及国库的直接税收。从那时起,夫妻家庭成为农业生产与征税的基本单位,以家庭耕作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典型特征。这一经济形态的产生根源于( ) A.统治者改变赋税政策 B.铁犁牛耕技术推广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7.南朝刘宋时,农家出身的沈庆之官至侍中,小贩出身的戴法兴在宋孝武帝时任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齐武帝以出身寒微的纪僧真为中书舍人,他不看好士族子弟的行政能力,认为学士们不堪经国,只会读书。这些现象反映出( ) A.九品中正制进行了调整 B.寒门庶族政治地位上升 C.门阀士族退出历史舞台 D.皇帝喜好决定官员地位 8.唐翰林学士参与密议决策后,帝王政令渐分内外制。翰林学士用白麻纸所撰内制,关乎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立后建储等重要事项。中书舍人用黄麻所拟外制,则为一般诏书。这一变化有利于( ) 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 C.扩大科举影响 D.转移决策事权 9.南朝时期编修家谱、族谱盛极一时,谱牒百氏之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兴盛起来,士族借此巩固其“官有世胄,谱有世官”的政治特权。与之直接相关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世卿世禄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10.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连接江、淮的运河一邗沟。此后历代都有运河工程,其中隋朝的工程最为浩大。隋朝大运河首次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这表明隋朝大运河( ) A.开辟了海运航线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重了农民负担 D.改变了南北人口布局 11.唐朝中后期,部分节度使出身于安史之乱后归降的原叛军部将。他们所辖地区“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如宣武节度使韩弘,镇守汴州等地二十余年,其所辖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