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黑暗 光明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社会生活 专制独裁 军阀混战 捍卫共和 经济凋弊 工业发展 封建落后 新文化运动 新旧杂处 习俗观念逐步近代化 新旧碰撞,缓慢前行的北洋大时代 北洋军阀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黑中有亮 暗中有光 导入新课 袁世凯 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 奉系军阀 冯国璋 曹锟 吴佩孚 孙传芳 段祺瑞 张作霖 北洋军阀主要将领 北洋军阀是中华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后,北洋军阀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一)袁世凯独裁专制(1912-1916年) (二)北洋军阀割据混战(1916-1928年) 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种结果,后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与专制之争斗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民国初年,“野心家”是怎样“帝制自为”的? 民主与专制的肉搏是怎样展开的? “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竟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 阅读材料,概括北洋军阀初期政治层面的主要特点? 核心特点:民主共和与独裁专制的斗争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袁的准备 1912.03 在北京就任第二任 临时大总统 1913.11 解散国民党 1914.12 《修正大总统选举法》总统任期十年 可连选连任 1914.05 《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5.05 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1915.12 “劝进”帝制 1913.3 宋教仁案 1913.7 二次革命 1915.12 护国战争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916年1月1日—1916年3月22日称帝83天的袁世凯被迫宣告退位。6月6日病逝。 1、袁世凯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 2、袁世凯短暂的皇帝梦说明了什么? 重点探究 对内:专制独裁 对外:出卖主权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 在山东,日本不仅得以继承德国的一切利权,还得到中国政府关于山东内地或其沿海岛屿一概不租让于外国等许诺。 在南满,日本得到延长租借地及铁路期限、其臣民得任便居住、往来并经营农工商业及租用土地等权利。 ———《中日民四条约》 材料解析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袁世凯 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 奉系军阀 冯国璋 曹锟 吴佩孚 孙传芳 段祺瑞 张作霖 北洋军阀主要将领 直系统治时期 (1920.7-1924.10) 奉系统治时期 (1924.10--1928.10) 皖系统治时期 (1916.6--1920.7) 北洋军阀统治的两大时期 袁世凯独裁专制(1912-1916年)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1916-1928年) 1、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陷入了军阀割据和混乱的局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各省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占据东北三省 滇系 唐继尧 英美 云南及部分贵州、四川地区 晋系 阎锡山 日本 主要占据山西 桂系 陆廷荣 英美 两广地区 实质: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利益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材料一 各军阀实际上控制北京政权的时间: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材料二 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 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