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1031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史主题研讨与中外对比研讨课件(2 份打包)

日期:2025-11-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14620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研讨,高考,中外,打包,课件,对比
    (课件网) 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阶段总结二 中国近现代史主题研讨与中外对比 主题研讨 主题  中国近现代外交观念的演变 历史线索 揭示历史脉络 线索一 晚清外交体制的演变 1. 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演变始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大臣”的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实际上负责管理五处通商口岸的对外事务,是一个具有外交性质的职务。这反映出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改变的端倪:与外国打交道只限定为通商,而不是建立政治外交关系。说明清政府的“蛮夷”观念没有改变。 2. 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的压力,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后来随着通商口岸的扩展,又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负责通商口岸的涉外通商事务。总理衙门和南、北洋通商大臣的设立,是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重大进步,不仅繁杂的外交事务有所专管,在与外国交往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以“蛮夷”视人的外交态度,而且这些官员也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逐渐掌握了利用外交手段维护本国利益的策略。 3. 1901年外务部的设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外交体制的正式确立。它取消了若干传统礼仪手续,建立了领事制度,厘定了派外使节职责,制定了外交规章,重视职业外交官的培养等。这些改革使得清末外交人员的素质大为提高,改变了中国外交官员对世界形势、外交惯例懵懂无知的局面,较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线索二 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革命性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结盟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坚持“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平等性 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外交原则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2.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 (3)中国积极推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全方位、无敌国外交。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3.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 在政 治上 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在经 济上 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在文 化上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在安 全上 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在生 态上 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地球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1. (2024·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1950年,中央发文,确定每年的10月1日为国庆节,在首都及各大行政区中心城市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其他重要城市举行群众游行,并对国庆纪念活动的内容、庆祝方式进行了具体安排。 1950年,第一次国庆典礼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党和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