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1300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练习(含答案) 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1-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4886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纲要,历史,中外,编版,史部,高中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选择题 A组 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题组1 经济的发展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5“历史纵横”改编]据统计,989年北宋全国户数约650万,1110年增长到约2088万户。这主要得益于(  ) A.社会经济发展 B.高产农作物引进 C.对外贸易发达 D.政府严格限制土地兼并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4“主干知识”改编]古代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路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这一时期是(  )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唐宋时期 D.宋元时期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5“主干知识”改编]下表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你认为他学习的主题是(  ) 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A.西汉的金融 B.唐朝的经济 C.宋代的商业 D.元朝的外贸 题组2 社会的变化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6“主干知识”改编]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说明(  ) A.商品经济改变了社会结构 B.社会流动影响门第观念 C.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5.[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6“主干知识”改编]与前代家内服役大都由世袭奴婢承担不同,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宋朝无地农民也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承担契约关系以外的杂役。这种变化(  ) 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B.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 C.增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D.淡化了阶级门第观念 题组3 儒学的复兴 6.[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6“主干知识”改编]张载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这反映了他(  ) A.提倡个性自由 B.致力于阐释经书字句 C.反对君主专制 D.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7.[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9“问题探究”改编]北宋理学家“二程”说:“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这表明“理”是(  ) A.物体的自然属性 B.忠孝等人伦道德规范 C.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 D.“圣人”的精神境界 8.[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7“学思之窗”改编]1313年,元朝宰相向皇帝上奏:“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程颐)、朱晦庵(朱熹)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据此可知,其表达的意图是(  ) A.彻底否定隋唐科举考试 B.利用程朱理学巩固统治 C.迎合市民阶层文化需求 D.更加重视儒学的世俗化 题组4 文学艺术和科技 9.[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7“主干知识”改编]元代,为适应市井演唱的需要,演员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由此形成了(  ) A.汉调 B.杂剧 C.京剧 D.昆曲 10.[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8“历史纵横”改编]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元朝时期,八思巴在藏文字母基础上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这说明(  )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了 B.佛教文化成为中原文化主流 C.汉字逐步地向字母文字发展 D.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 B组 经典模拟题———提能力 11.(2025·甘肃张掖高一期中)南宋临安“盖东门绝无民居,弥望皆菜圃”。南宋杨万里诗云:“未到衢州五里时,果林一望蔽江湄。”南宋方志记载:“昆山县西三里处有东西杨庄,皆产瓜。”这些可用于研究南宋时期(  ) A.南方地区土地所有权的变更 B.人口迁徙改变经济重心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得到提高 D.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12.(2025·湖南衡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