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选择题 A组 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题组1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75“问题探究”改编]“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基于此认识,朱元璋( ) A.废除分封制度,全国推广郡县制 B.废除九品中正制,以考试选拔官员 C.分散机构权力,设“三司”“三衙”强化皇权 D.废除宰相制度,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朱元璋认为汉唐宋之所以灭亡,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设置了宰相,宰相专权乱政,因此他废除宰相,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故选D项;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度,在全国推广郡县制,排除A项;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排除B项;北宋分散机构权力,设“三司”“三衙”强化皇权,排除C项。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71“主干知识”改编]明朝废除宰相后,设立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被比喻为宰相。宦官也趁机获取了更多权力。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内阁与宦官的斗争 B.地方对中央的挑战 C.宰相制度得以重生 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被比喻为宰相”“宦官也趁机获取了更多权力”及所学可知,大学士和宦官的权力都来自皇帝,皇帝依靠他们来处理政务,反映出此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D项;题干述及的是大学士和宦官都深受皇帝宠信,并没有述及他们之间的斗争,排除A项;题干述及的是中央内部权力的重新布局,并没有述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排除B项;据题干“被比喻为宰相”及所学可知,内阁仅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秘书机构,并不是“宰相制度的重生”,排除C项。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72“主干知识”改编]明朝中后期,作为皇室仆人的宦官,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这本质上反映了( ) A.宦官能力出众 B.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 C.宰相权力削弱 D.出现宦官专权局面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作为皇室仆人的宦官”可知,明朝中后期,宦官因得到皇帝的信任,获得相当大的权力,说明宦官的权力是皇帝赋予的,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故选B项;宦官专权是由于皇帝的信任,而非能力出众,排除A项;明太祖就已废宰相,此时不存在宰相,排除C项;宦官专权局面是材料表象,而非本质,排除D项。 题组2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4.阅读教材P72《郑和航海路线图》。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B.实现了明朝对东北地区的有效管理 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诸国的联系 D.阻挡了西葡两国对东南沿海的侵略 答案 C 解析 据图及所学可知,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明朝和亚非诸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即加强了明朝与亚非诸国的友好关系,故选C项;郑和下西洋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排除A项;明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与郑和下西洋无关,排除B项;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葡两国对东南沿海进行侵略,排除D项。 5.[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73“主干知识”改编]16世纪,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寇勾结,进行走私活动,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稍晚东来的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南部和北部。这反映出( ) A.明朝海防出现新问题 B.明朝政府主权意识淡薄 C.中外经济联系的加强 D.东南沿海商品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