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选择题 A组 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题组1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76“主干知识”改编]清朝前期,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这一局面被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大定之治” D.“康乾盛世”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76“教材导言”改编]据《康熙起居注》记载,1718年,年过六旬的康熙皇帝在与大臣的谈话中说:“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当时君臣关系发生突变 B.国家疆域扩大事务繁多 C.皇帝大权独揽政务繁忙 D.官僚队伍政治素养低下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76“史料阅读”改编]乾隆帝曾指出:“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这反映出康雍乾三朝的政治传统是( ) A.乾纲独断 B.君臣共治 C.中央集权 D.有限民主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77“主干知识”改编]康雍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奏折制度。这一制度( )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B.否定了军机处的决策作用 C.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D.激化了君主与丞相的矛盾 5.[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77“主干知识”改编]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这表明( )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中枢秘书机构发生变化 C.决策机构根本变革 D.官僚机构日益廉洁高效 题组2 疆域的奠定 6.[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78“教材图文”改编]乾隆时期,清政府在西北边疆伊犁等地设置将军、参赞大臣和领队大臣;在西藏地区建立金瓶掣签制度,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转世必须在中央政府代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经金瓶掣签认定。这些举措旨在( ) A.强化西北地区国家主权意识 B.推动内地边疆一体化进程 C.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D.构建新型的“大一统”理念 7.[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78“历史纵横”改编]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这一做法( ) A.开拓了中国疆域版图 B.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逐步提高了行政效率 D.解决了西南地区叛乱问题 题组3 统治危机的初显 8.[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79“主干知识”改编]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九年多。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这表明,当时清王朝( ) A.吏治腐败加剧 B.政治危机显现 C.中央权威式微 D.民族矛盾激化 9.[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80“问题探究”改编]1793年,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并最终拒绝了英国使团的通商要求。这表明当时统治者( ) A.有强烈的主权维护意识 B.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C.天朝上国意识根深蒂固 D.政务繁忙无暇应酬 B组 经典模拟题———提能力 10.(2025·山东青岛高一联考)康熙年间,奏折起初来往于皇帝与少数亲信与家奴之间;康熙五十一年(1712)诏谕,将军、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官等高级官员“因请安折内附陈密奏”;雍正元年(1723)下令科道诸臣“凡有所见,自应竭诚入告”。奏折制度的调整旨在( ) A.解决吏治腐败问题 B.广泛获取全国信息 C.加强官僚机构控制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11.(2025·云南临沧高一测试)军机处是清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密之地。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