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1314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练习(含答案) 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6138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答案,纲要,历史,中外,编版,史部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选择题 A组 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题组1 太平天国运动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96“课时导言”改编]下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场农民起义的浮雕。这次起义在鸦片战争十年后爆发,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与这场起义有关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 C.三元里人民抗英 D.台湾人民反割台 答案 A 解析 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而本次起义在鸦片战争十年后爆发,即1850年后,故该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人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故选A项;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爆发的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侵略企图,迫使列强改变了侵华方式,排除B项;三元里抗英运动是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军队与三元里人民发生的冲突事件,排除C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侵占台湾后,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掀起了反割台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排除D项。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97“主干知识”改编]中国近代某历史文献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该文献是(  ) A.《海国图志》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资政新篇》 D.《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平均的理想”可知,太平天国前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故选D项。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98“史料阅读”改编]《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好丑各一半……十五岁以下减其半。”另外还规定:“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  ) A.具有革命性和空想性 B.具有落后性和实践性 C.彻底摆脱了封建藩篱 D.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 答案 A 解析 据题干“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十五岁以下减其半”可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出其革命性,结合所学可知,该文件是绝对平均主义的幻想,根本无法实施,即具有空想性,故选A项,排除B项;题干所述反映出农民阶级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要求,但是“余则归国库”说明其并没有摆脱封建藩篱,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体现出农民阶级平均主义的思想,并不具有“创新性”,排除D项。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98“主干知识”改编]河南大学张九洲教授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引起了当时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  ) A.徐继畬编纂《瀛寰志略》 B.地方势力崛起使中央权力下移 C.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D.欧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 B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符合题意,故选B项;徐继畬编纂的《瀛寰志略》成稿于1844年,早于太平天国运动,排除A项;“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之一,排除C项;“欧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D项。 题组2 洋务运动 5.[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98“主干知识”改编]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开展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自救运动,被称作(  )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百日维新 D.预备立宪 答案 B 解析 致力于“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故选B项;禁烟运动与“自强”“求富”不符,排除A项;百日维新是晚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