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1)内涵:以 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人类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 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 。 (3)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 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 。 2.新石器时代 (1)内涵:以 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社会特征:大量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3)分布特点:分布广泛,奠定了 的发展基础。 (4)文化遗存 时间 代表 特征 距今约 7000— 5000年前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 彩绘陶器;以 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 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 种植水稻;掌握了 技术 距今约 5000年 龙山文化(黄河流域) 黑陶(蛋壳陶) 红山文化(辽河上游) 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 和神庙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3.原始社会组织 (1)阶段:分为 、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特点 母系氏族社会 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父系氏族社会 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微思考1观察教材P2《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 微思考2观察教材P3《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存分布图》:指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呈现的特点。 微思考3观察教材P4《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图和《良渚古城城墙分布范围示意图》:推测这些文化遗址可能处于哪一时期,并说出理由。 理由:从图中的“祭坛”“积石冢”“古城城墙”可知,当时出现了权贵阶层,说明处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助学助考 1.必背———重要结论 ①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②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 ③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④石器时代人类先后以打制和磨制的石器作为工具。 2.必考———核心概念 ①文化遗存:指某地区的先民留下的实物证据或者“痕迹”。一般是指建筑物群落,如洞穴、庙宇、楼阁、基地等;也有指书籍、语言、习俗的形式等等。 ②多元一体:是指在一个统一体中,各个组成部分既有各自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又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整体。这一概念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既体现了充分尊重“多元”,坚持平等和谐,又凸显了高度认同“一体”,不断同心聚力。 3.必知———易错易混 ①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则打制和磨制相结合;在获得食物方面,旧石器时代的人们用的主要是渔猎与采集的方式,而新石器时代更多的是依靠农业生产。 ②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原始公有制来讲,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步。 学习任务二 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 (1)三皇时代: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2)五帝时期 ①黄帝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共尊为 。 ②尧、舜通过“ ”,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③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史称“ ”时代,有些邦国被认为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早期国家:夏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了我国最早的 国家夏朝。 (2)制度: 代替了禅让制。 (3)统治 最高统治者 中央 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地方 通过控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