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42457

28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1043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毛主席,花山,教案
  • cover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2.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与普通群众心连心的情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自主阅读课文,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感受毛泽东与普通群众心连心的情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毛主席在花山 1948年的春夏之交,毛主席转移到了花山村。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他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明了事情的时间、地点并说明毛泽东是夜以继日地在工作。 一天早晨,毛主席正在看地图,忽然抬起头,问警卫员:“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niǎn)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 ”段导读:本自然段写毛主席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工作之余,还没有忘记询问百姓的日常生活小事。 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了不影响您工作,我和村长商量了,要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了。”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 ”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①这段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品质 ]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②从主席的话语中我们读懂了什么 ]段导读:本自然段写主席对让群众到别处碾米的态度,表明主席时刻为群众着想的高贵品质。 警卫员解释道:“这碾子一转,对您工作干扰太大。” 毛主席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说:“这怎么会呢 多年的战争生活,使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这样吧,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句导读:此句表现了毛主席对群众的关心。]段导读:本自然段写主席让警卫员请乡亲们到这里来碾米。 “是!”警卫员拔腿 就走。 “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③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段导读:本自然段写主席对警卫员的交代。 警卫员回头一笑:“知道了,请主席放心。”他走出小院,碰上村长正和一个端簸(bò)箕(jī) 的大娘说话。警卫员迎上去,问:“村长,这位大娘是要去花椒树下推碾子吧 ”段导读:本自然段写警卫员碰上端簸箕的大娘。 大娘用手拢了拢搭在耳下的头发:“不,俺(ǎn)去西头。”说着转身就要走。警卫员忙对村长说:“村长,是首长让我请乡亲们来花椒树下碾米。”村长沉思了一下,说:“这碾子一响,就得转到天黑,怕误首长的事呢。”警卫员再三解释,村长才答应了,对那位大娘说:“那你就去花椒树下碾吧。”[句导读:“再三”“才”体现出群众对主席的尊重和爱戴。]段导读:村长答应让乡亲们去花椒树下碾米。警卫员帮大娘端着盛玉米的簸箕回到了花椒树下的碾台。一会儿,陆续又来了几个碾米的老乡,碾台又吱(zhī)吱扭扭地转了起来。警卫员刚回到院里,毛主席就叫他。他走进去,毛主席把笔放下,说:“任务完成得不错。还有一件事等着你办。”说着,毛主席从桌上拿起一筒(tǒnɡ)茶叶,说:“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chuī)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qī)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④从允许群众到花椒树下碾米到给碾米的群众送茶水,这些举动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本自然段写毛主席还要为碾米的群众送上茶水。警卫员知道,这筒茶叶是在南方工作的同志送的,转了几道手才送到毛主席这里,他一直没舍得喝。[句导读:此句说明这筒茶叶来之不易,主席很珍惜。]警卫员站在那里,表示为难。主席说:“你想过没有 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