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漳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 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4.本卷主要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一3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考古队在河南商丘永城王庄遗址发掘出大量陶器,陶器群融合多种文化因素,带有 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等因素,但其主体遗存隶属大汶口文化系统。这 体现了新石器时代 A.区域文明存在交流 B.国家共同休意识增强 C.南北贸易往来频繁 D.中华文化实现大一统 2.西周时期借民力以助“公田”,而不向百姓的“私田”征收赋税:周代后期,不分公田、私田,均按 什一比例征收实物税,政府的收入得以增加。这一变化根源于 A.分封制的崩遗 B.各国开展变法运动 C.行政效率提高 D.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3.战国文献中出现了“九州”的地理概念,豫州、并州、冀州等皆属中原,而如北方之幽州、南方之 荆州、东南之扬州都已覆盖了传统上的四夷居地。“九州”概念的出现 A.表明兼并战争趋于缓和 B.表明原有封国不复存在 C.适应了尊王镶夷的需要 D.是华夏文明扩展的结果 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就下令修筑了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交通网。 交通网骨干由驰道和直道组成,还辅有水道。驰道是在六国旧道基础上修筑而成,著名的驰 道有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秦栈道、西方道等。由此可知,秦朝 A.打通了西域与中原的交通 B.朝廷与地方政治联系加强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隐患 D.文书传递的系统不断完善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6093A 5.汉武帝时,国家设立均输官,到各郡国收购物资,易地出售,辗转交换,最后把中央所需货物运 往长安:同时设立平准官,根据市场物价涨落来贵卖贱买货物。汉武帝此举意在 A.增加政府收人 B.减轻农民负担 C.促进商业发展 D.打击地主豪强 6.据《水经注》记载,西汉索劢“将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起白屋,召都善、焉耆、龟兹三 国兵各千,横断注滨河”。在修筑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动用了都善、焉耆、龟兹三国各千名兵士 参与。这说明 A.水利工程推动民族交融 B.中央集权亟待加强 C.中西文化互动性的深人 D.西域水利技术东传 7.示意图有助于呈现历史发展的概貌。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示意图,据图 可以看出该时期 东魏 北齐 十六国 北魏 西魏日 北周 西晋 d北 朝- 吴 东晋 宋齐梁陈 (三国) A.门阀势力发达 B.政局动荡不安 C.民族政策开明 D.社会高度繁荣 8.据《通典·州郡典》载:“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准。炀帝巡 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材料表明隋朝大 运河的开通 A.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 B.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 C.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D.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 9.据统计,唐代宰相中,边疆各族成员占很大比例,仅鲜卑后裔和鲜卑化汉人就有30余位。这 可以说明唐朝 A.考试制度的严密性 B.社会流动的频繁性 C.对外政策的开放性 D.国家政权的包容性 10.唐代通过手工业管理机构一少府监下设的诸互市来专门负责对外贸易。当外国船航到达 时店政府规定先由当地政府将货物包买下来,“其官市物送少府监简择进内”。诸互市的 出现 A说明唐朝放弃重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