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9602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导学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0次 大小:1932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0课,夏金元,金元,统治,导学案
  • cover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学习目标 1.你能通过时空轴和不同时期形势图知道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更迭到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你能通过史料阅读归纳比较各政权相关制度建设,了解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国家治理的共同特点和影响。 2.你能通过表格和相关地图和史料,了解元朝大一统的疆域范围、行省制度、民族分化政策等核心史实;理解少数民族政权对边疆治理的贡献,认识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 3.你能结合史料分析,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方案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 ———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 从唐到元,中国如何实现由小到大的转变?在此过程中,辽金等少数民族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活动一 政权归一,疆域拓展———辽宋夏金元的政权更替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观察以下三幅地图,思考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并分别列出下面时间轴所对应的辽宋夏金元政权更替的重大事件。 (从辽宋夏金等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实现全国再次统一;) 政权 建立 民族与建立者 首都 灭亡 与宋朝关系 辽 916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 1125(金灭辽) 长期对峙、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西夏 1038 党项族 元昊 兴庆府 1227(蒙古灭夏) 金 1115 女真族 完颜阿骨打 上京/燕京 1234(蒙古灭金) 灭北宋,与南宋长期对峙 元 1206/1271蒙古 元 蒙古族 铁木真 忽必烈 大都 1368(朱元璋灭元) 1276年,灭南宋 合作探究 材料一 明和清都比此前的中华帝国版图大出了一两圈,这其实是元代确定的框架和范围。 ———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 材料二 没有元朝开创的新型国家建构模式,就没有今天中国的辽阔疆域。 ———姜鹏、李静《五万年中国简史》 思考:结合上面元朝地图,从“幅员”的角度分析元代统一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 元代的幅员奠定明清乃至现代中国版图之基础; 提供多元文明的发展空间,奠定“大中国”之地理基础; 对点训练 1.有学者指出,“中华”的范围自蒙古时代以后大大地扩展了,从“小中国”走上了通往“多民族之巨大中国”的道路。这是强调元代( D ) A.版图空前辽阔 B.地方上实行行省制 C.边疆管理有效 D.民族文化认同加强 二、制度共建,因俗创新———辽宋夏金元的制度建设 活动1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内容,总结辽夏金的治理方式。 政权 治理方式 特点 作用 辽 南北面官制、四时捺钵制 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北方少数民族主动学习汉文化,促进自身的封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西夏 模仿宋制,同时有本民族官称 一制二称 金 猛安谋克制、沿袭唐宋制度 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军事、地方行政、生产组织合一。 合作探究 材料一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一》 官吏来源 负责区域 地方官制 北面官 契丹人 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沿用部族制 南面官 汉人为主,也有契丹人但穿汉服 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仿唐州县制 材料二 “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 ———《宋史》 材料三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猛安、谋克征兵。 ———《金史·兵志》 (2)结合三个政权治理方式制度,分析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管理上的共同特点及作用。 共同特点:因俗而治;既学习中原王朝先进制度又保持本民族特色。 顺应民族交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