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2366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57756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课,诸侯,纷争,变法,运动,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突破与重构———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程标准】 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 2.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一、原有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 政治: 民族: 经济: 思想: 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贵族政治 华夷分离、华夷异制 集体农耕(木石骨等、井田制)、青铜铸造业、工商食官 天道观、礼乐观念 “夫先王之制: 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 (五服———周朝所属不同社会群体对周王承担的不同职事和义务) ———《国语》卷一《周语上》 西周统治集团……在对畿内和畿外不同人群实行区别对待的基础上,制定并推行了灵活而务实的夷夏异制管理制度。 ———李 渊《论先秦时期夷狄认同华夏的观念》,《河北学刊》 井田制度实际上是“工商食官”制度存在的基础 ,两者的存在相始终 。工商食官制度下工商业者的组织形式完全是井田制度下农民组织形式的翻版 。(工商食官:手工业者和商贾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 ———朱红林《周代“工商食官”制度再研究》·《人文杂志》 “上天之载, 无声无臭, 仪刑文王, 万邦作孚。” ———《诗经·大 雅·文王》) “文王在上, 於昭于天。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 ———《诗经·大 雅·文王》) “维天之命, 於穆不已, 於乎不显, 文王之德之纯。” ——— 《诗经·周颂·维天之命》 二、对原有社会结构的突破及其表现 前1046年西周建立 前770年,平王东迁 BC476 BC770 BC1046 前476年,进入战国 观察地图,从不同时期地图可以看到政治如何变动? 西周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周天子—天下共主 分封宗法制 战国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权力下移 传统制度走向瓦解 贵族政治受冲击 材料一: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谷梁传》 材料二:五年,(晋献公)伐骊戎,得骊姬、骊姬弟,俱爱幸之。 ———《史记·晋世家》 材料三:“冬,遇于鲁济,谋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 ———《左传》 华夷分离、华夷异制 华夷相攻 铁制农具 青铜牛尊 水利工程 井 公 私 新 私 私 私 私 私 私 私 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 范蠡 个体农耕(铁器牛耕、私田) 手工业分工更细 商人富可敌国 集体农耕(木石骨等、井田制)、 青铜铸造业、 工商食官 学派 代表 主  张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韩非 墨家 墨子 “仁”、“为政以德”、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隆礼重法”“君舟民水”、“性恶论” “道”是世界的根本、唯物辨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逍遥自由” 兼爱 、非攻、尚贤、节俭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百家争鸣” 各家针对社会现状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 天道观、礼乐观念 关注人以及哲学理性、否定礼,形成君主专制的法治思想 敢问路在何方? 三、社会的重构 1 2 3 政治 推行县制,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实行什伍连坐; 经济 重农抑商; “废井田,开阡陌”; 军事 奖励军功; 加强对地方控制、稳定社会秩序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生产发展 提高军队战斗力,军事实力增强 政治:形成君主专制 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 个体农耕 限制商人 建立官僚政治 富国、强兵 强拆大家庭散为小家庭; 3 社会 中原 南蛮 北狄 西戎 东夷 思考:相较于左图,右图有何不同? 中原 南蛮 北狄 西戎 东夷 中原各国因经济文化较为先进,自称华夏 战争,迁徙,通婚 中原 南蛮 北狄 西戎 东夷 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初步形成 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这一时期,华夏族与夷狄各部之间的通婚现象相当普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