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辽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 (1)耕种制度: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 影响? 中国古代人口史上一个跨时代的标志 (两税法变人头税为资产税的客观影响) 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 (2)经济结构: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3)新农作物: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南宋棉毯(出土于浙江兰溪) 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手工业 (1)制瓷业: 北宋:五大名窑(汝、官、定、哥、钧) 元朝:青花瓷和釉里红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青花瓷 釉里红 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手工业 (2)矿冶业: ①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鸡肋篇》 (3)印刷业:发展迅速 北宋:毕昇创造活字印刷术(胶泥活字)。 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又发明转轮排字盘。 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宋代造纸业的繁荣并不全是文化需求所致。在今人的常识里,纸张的主要功用是书写与记录。但在宋人的常识里,纸张还是衣服与被褥的廉价替代品,是底层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华夏文化因造纸术与雕版印刷术而“造极于赵宋之世”,是后世学者站在所谓“大历史”的角度而总结出的一种历史记忆。……只是,普通宋民恐怕很难感受到这种文化上的造极,也不会为这种造极而自豪。 ———谌旭彬《大宋繁华———造极之世的表与里》 经济的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全长5.2米 经济的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业发展 (1)宋朝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 经济的发展 (3)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4)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业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南宋古船———南海Ⅰ号 对两宋年间那些正在使用交子的老百姓而言,交子在很多时候可能意味着灾难。当朝廷发现印制纸币来支付军政开支远比铸造铜钱更划算后,交子很快就成了政府敛财的手段。宋神宗曾公开承认其之所以大量发行交子,目的便是为了空手套白狼以汲取民财:“行交子诚非得已,若素有法制,财用既足,则不须此。” ———谌旭彬《大宋繁华———造极之世的表与里》 经济的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2.城市兴盛 (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2)元朝: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北宋娱乐场———瓦子 经济的发展 三、经济重心南移 1.历程 朝代 表现 规律 魏晋南北朝 (永嘉南渡) 江南得到初步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中唐以后 (安史之乱) 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南宋时期 (靖康之变) 奠定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苏湖熟,天下足”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一是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二是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经济的发展 三、经济重心南移 1.历程 (4)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