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5448

1.3 三角函数的计算 课件(共38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日期:2025-11-2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104983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下册,九年级,数学,北师大,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 1 页:封面 标题:1.3 三角函数的计算 副标题: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配图:左侧为科学计算器(标注三角函数键 sin、cos、tan),右侧为含特殊角与非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计算题示例,中间用箭头连接 “工具 — 计算 — 应用” 落款:授课教师 / 日期 第 2 页: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科学计算器的三角函数计算功能,能准确计算任意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精确到指定位数) 熟练进行含特殊角与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混合运算,掌握运算顺序与技巧 能运用三角函数计算解决含非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边长求解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 “计算器操作 — 单一计算 — 混合运算 — 实际应用” 的递进过程,经历三角函数计算的完整流程,提升运算能力 借助对比练习(特殊角手动算 vs 非特殊角计算器算),明确不同角度的计算策略 情感态度: 感受计算器在三角函数计算中的工具价值,体会 “手动推导” 与 “工具辅助” 的互补性 在复杂运算与实际应用中,培养严谨的计算习惯与耐心,提升数学应用信心 第 3 页:情境引入 ——— 非特殊角的计算需求 实例冲突: 回顾:上节课我们能快速计算 30°、45°、60° 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但生活中更多的是非特殊角,如 “山坡倾斜角为 25°,如何计算垂直高度与坡面长度的比值?” 问题:已知 Rt△ABC 中,∠C=90°,∠A=25°,AB=10,求 BC 的长(BC=AB sin25°),但 sin25° 的值无法通过特殊三角形推导,该如何计算? 工具引入: 科学计算器能快速计算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决非特殊角计算的核心工具,本节课将重点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与三角函数的综合计算。 第 4 页:核心工具 ——— 科学计算器的三角函数操作 计算器准备与模式设置: 工具要求:使用具备 sin、cos、tan 功能的科学计算器(如卡西欧 fx-82ES 系列) 模式设置: 步骤 1:按 “MODE” 键,选择 “DEG” 模式(角度模式,计算单位为 “度”,区别于 “RAD” 弧度模式) 步骤 2:按 “SHIFT” 键 +“MODE” 键,可设置计算结果的小数位数(如 “FIX 4” 表示保留 4 位小数,根据题目要求选择) 验证:输入 “sin30°”,若显示 “0.5”,则模式设置正确 三种三角函数的计算操作: 三角函数类型 操作步骤(以计算 sin25° 为例) 示例结果(保留 4 位小数) 正弦(sinα) 1. 按 “sin” 键;2. 输入角度 “25”;3. 按 “=” 键 sin25°≈0.4226 余弦(cosα) 1. 按 “cos” 键;2. 输入角度 “40”;3. 按 “=” 键 cos40°≈0.7660 正切(tanα) 1. 按 “tan” 键;2. 输入角度 “65”;3. 按 “=” 键 tan65°≈2.1445 注意事项: 角度含分、秒时(如 30°15′),需先转化为度(15′=0.25°,故 30°15′=30.25°),再输入计算 计算结果需按题目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未指定时,一般保留 3~4 位小数) 第 5 页:类型一 ——— 单一三角函数值计算 非特殊角的直接计算: 例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值(保留 4 位小数): (1)sin18° (2)cos52° (3)tan78° 解析: (1)sin18°≈0.3090 (2)cos52°≈0.6157 (3)tan78°≈4.7046 含分、秒的角度计算: 例 2:计算 cos36°30′的值(保留 3 位小数) 转化步骤:30′=30÷60=0.5°,故 36°30′=36.5° 计算结果:cos36.5°≈0.8038≈0.804(保留 3 位小数) 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反三角函数): 操作步骤:按 “SHIFT” 键 +“sin/cos/tan” 键,进入反三角函数模式(如 “arcsin”“arccos”“arctan”) 例 3:已知 sinα≈0.6,求锐角 α 的度数(精确到 0.1°) 解析:1. 按 “SHIFT”+“sin” 键;2. 输入 “0.6”;3. 按 “=” 键,得 α≈36.9° 第 6 页:类型二 ———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