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 1 页:封面页 标题:2.2.4 二次函数 y = a (x-h) +k 的图象与性质 副标题: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配图:多组不同 a、h、k 值的抛物线示意图(如 a=1,h=2,k=3;a=-1,h=-1,k=-2),标注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突出参数对图象的影响 落款:授课教师 / 日期 第 2 页: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深化理解 a、h、k 对 y = a (x-h) +k 图象的综合影响,熟练掌握该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能实现与一般式 y = ax +bx+c 的互化。 能力目标:通过综合分析与实战解题,提升图象分析、公式转化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能根据函数特征灵活选择表达式形式。 素养目标:构建二次函数 “顶点式” 的知识体系,培养数形结合与逻辑转化思维,为后续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第 3 页:回顾衔接 参数影响梳理 回顾:在 y = a (x-h) +k 中,a、h、k 分别从不同维度影响图象: a 的作用:a 的符号决定开口方向(a>0 向上,a<0 向下),|a | 大小决定开口大小(|a | 越大,开口越小)。 h 的作用:h 决定图象左右平移(h>0 右移 h 个单位,h<0 左移 | h | 个单位),对称轴为直线 x=h。 k 的作用:k 决定图象上下平移(k>0 上移 k 个单位,k<0 下移 | k | 个单位),顶点纵坐标为 k,顶点坐标为 (h,k)。 思考:当 a、h、k 同时变化时,如何快速判断图象的整体特征?比如 y = -2 (x+3) -1,如何一步到位分析其开口、顶点、对称轴? 第 4 页:图象特征 综合分析方法 核心分析步骤(以 y = a (x-h) +k 为例): 定开口:先看 a 的符号(正向上,负向下)与 | a|(定开口大小)。 例:y = 3 (x-2) +5 中,a=3>0,开口向上;|a|=3,开口较小;y = -1/2 (x+1) -3 中,a=-1/2<0,开口向下;|a|=1/2,开口较大。 找顶点与对称轴:直接提取顶点坐标 (h,k),对称轴为直线 x=h(注意 h 的符号需与解析式统一,如 y = a (x+m) +k 中,h=-m)。 例:y = -2 (x+3) -1 可化为 y = -2 (x-(-3)) +(-1),故顶点为 (-3,-1),对称轴为 x=-3。 判平移:以 y = ax 为基准,先按 h 左右平移,再按 k 上下平移。 例:y = 2 (x-4) -6 是由 y = 2x 先向右平移 4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6 个单位得到。 图示:以 y = -2 (x+3) -1 为例,标注 “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平移路径” 的分析流程示意图。 第 5 页:性质归纳 全面梳理 性质维度 分析方法与结论(以 y = a (x-h) +k 为例) 示例(y = -3 (x-1) +4) 开口方向 a>0 向上,a<0 向下 a=-3<0,开口向下 开口大小 a 顶点坐标 (h,k)(注意 h 的符号转化) (1,4) 对称轴 直线 x=h x=1 最值 a>0 时,x=h,y 最小 = k;a<0 时,x=h,y 最大 = k a<0,x=1 时,y 最大 = 4 增减性 a>0:x
h 时 y 随 x 增大而增大;a<0:xh 时 y 随 x 增大而减小 a<0:x<1 时 y 随 x 增大而增大,x>1 时 y 随 x 增大而减小 图象延伸方向 a>0 向 y 轴正方向延伸,a<0 向 y 轴负方向延伸 a<0,向 y 轴负方向延伸 关键提醒:增减性分析必须结合对称轴 x=h,分 “xh” 两段判断,不可直接套用 y=ax 的增减性规律。 第 6 页:核心转化 与一般式 y=ax +bx+c 的互化 1. 顶点式→一般式(展开整理): 步骤:先展开 (x-h) ,再乘 a,最后加 k,合并同类项。 例:将 y = 2 (x-3) +1 化为一般式 解:y = 2 (x -6x+9)+1 = 2x -12x+18+1 = 2x -12x+19(此时 a=2,b=-12,c=19)。 2. 一般式→顶点式(配方法): 步骤: ① 提取二次项与一次项的系数 a:y = a (x + (b/a) x) + c; ② 配方:在括号内加 “(b/(2a)) - (b/(2a)) ”,凑成完全平方:y = a [(x + b/(2a)) - (b /(4a ))] + c; ③ 整理:y = a (x + b/(2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