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5922

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章末复习】 课件(共39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日期:2025-11-2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92835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二十,39张,下册,九年级,数学,人教
  • cover
(课件网) 第 1 页:复习导航 ——— 目标与框架 一、复习核心目标 知识层面:精准掌握投影的分类及性质,熟练运用三视图的画法规则,明确立体图形与视图的对应关系。 能力层面:能区分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准确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并计算相关量,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素养层面:体会 “空间与平面转化” 的数学思想,理解投影与视图在工程、设计等领域的实用价值。 二、知识框架总览 第 2 页:核心知识梳理 ——— 投影的分类与性质 一、投影的基本概念 投影:光线照射物体,在投影面上形成的影子,由光源、物体、投影面三个要素构成。 正投影: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的平行投影,是特殊且应用最广的投影形式。 二、三类投影的对比分析 投影类型 光线特点 核心性质 生活实例 关键判断方法 平行投影 投射线互相平行 1. 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比例;2. 影子方向相同 阳光下的树影、日晷计时 物体顶点与影子顶点连线互相平行 中心投影 投射线从一点发出 1. 物高与影长不一定成比例;2. 离光源越近,影子越短(等高物体垂直放置) 灯光下的人影、手电筒照物 物体顶点与影子顶点连线相交于一点(光源) 正投影 平行光线且垂直投影面 1. 能真实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2. 是三视图的理论基础 机械零件的图纸绘制 投影线与投影面标注垂直符号 三、投影的变化规律 平行投影:随时间变化,太阳位置改变,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均发生变化(如上午影子向西变长,下午向东变短)。 中心投影:改变光源位置,影子的方向和大小均变化;固定光源,物体靠近光源,影子变大且远离物体。 第 3 页:核心知识梳理 ——— 三视图的规则与画法 一、三视图的定义与作用 视图类型 观察方向 反映的几何体特征 对应尺寸 主视图 从正面观察 长、高、上下左右位置 长、高 左视图 从左面观察 宽、高、上下前后位置 宽、高 俯视图 从上面观察 长、宽、左右前后位置 长、宽 二、三视图的画法核心规则 三大关系: 主俯长对正: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度相等且对齐; 主左高平齐: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度相等且对齐; 左俯宽相等: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度相等且对应。 图与几何体的转化 一、由几何体画三视图(“从空间到平面”) 关键技巧: 先确定观察方向,明确几何体的组成部分(如组合体由圆柱和正方体构成); 分别绘制各部分的视图,注意相邻部分的轮廓线是否可见; 严格遵循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避免尺寸错位。 示例:画 “底面直径为 2、高为 3 的圆柱” 的三视图 ① 主视图:长 2、高 3 的长方形; ② 左视图:长 2、高 3 的长方形; ③ 俯视图:直径 2 的圆形。 二、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从平面到空间”) 四步还原法: 识视图:明确主、左、俯视图的位置及尺寸; 定形状:由主视图确定几何体的正面轮廓,左视图补充侧面形状,俯视图完善底面结构; 核尺寸:对照 “长、宽、高” 关系,确认几何体的各部分尺寸; 补细节:根据虚线位置,补充几何体内部或后方的结构。 示例:三视图中主视图和左视图为三角形,俯视图为圆形 ——— 还原为圆锥体。 三、组合体的转化要点 组合体由多个基本几何体拼接或挖空而成,画视图时需区分 “拼接处轮廓线是否保留”(如正方体上放圆柱,连接处无实线);还原时需拆分视图对应的基本几何体,再组合成型。 第 5 页:实际应用 ——— 投影与视图的场景解析 一、投影的实际应用场景 测高问题(平行投影) 原理: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frac{物高1}{影长1} = \frac{物高2}{影长2}\))。 示例:某时刻,1.5m 的标杆影长 2m,同一地点的树影长 12m,求树高 ———\(\frac{1.5}{2} = \frac{h}{12}→h=9m\)。 光源定位(中心投影) 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