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449141
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川教版) 第三课 记忆知识有策略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0
科目: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1241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2025-2026
,
教版
,
有策略
,
知识
,
记忆
,
第三
第三课 记忆知识有策略 教学设计 课程背景 记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是学生经验积累和心理发展的必要前提。如果没有记忆,心理活动在时间上就不能得以延续,旧的经验就不能对当前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心理发展也将失去基础。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包括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意义记忆成为记忆的主要方法、抽象记忆成为优势记忆方法。然而,目前很多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识记的技巧,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仅不能帮助其满足教学需要,且枯燥的机械重复让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求知的兴趣,让其在学习时疲于应付,甚至还产生了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厌学等一系列问题,急需加以指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在关于中学生的学习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要包括让学生学会学习,而初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涉及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策略。本主题就是以这一要求为指导,以期通过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的方式达到改善学习状态,增强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目的。 本主题先以案例的形式引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记忆问题,通过对比不同学生间的学习状态引发思考,看到记忆策略对于学习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性。然后,通过三个心理体验活动,分别让学生感受个体间的记忆差异,检测自身的记忆方法是否科学,同时深刻体会记忆策略 在背诵和提取知识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记忆策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的同时学会如何高效应用各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最后,在“心动行动 ”环节邀请学生利用所学的技巧记忆相应素材,检验学习成效。 理论背景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经验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 心理学家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 5 秒~ 2 分钟,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储存,容量没有限度。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区别只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Tulving(1995)提出了 SPI 理论,试图将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的概念统一到一个更综合的框架中。SPI理论假定,存在 5 种主要的记忆或记忆系统———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系统、语义记忆系统、初级记忆系统和情景记忆系统。这 5 种记忆系统在种系发生和个体发展上都存在一定的顺序,在加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联系。该理论还假定:1.这些系统的编码是串行的,也就是说,信息以串行的方式在系统中得到编码,一个系统的输出提供了另一个系统的输入,信息在前一个中得系统得到成功的加工,才能在下一个系统中进行编码;2.存储是并行的,也就是说,一次编码的事件会在多个记忆系统中产生效应,并保存在不同的脑区内;3.提取是独立的,也就是说从一个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时可以不受其他记忆系统的影响。SPI理论系统总结了记忆研究的大量成果,并且提出了一种整合记忆过程和记忆系统的方式,这对推进记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解释已有的许多实验结果也有重要的作用。但这个理论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模型,它没有说明不同记忆系统的神经解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12课《 我的人际支持系统》课件【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2025-11-05)
第11课《化解嫉妒》课件【北师大版】《心理健康》八年级上册(2025-11-05)
第11课《拥抱美丽心情》教案【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2025-11-05)
第12课《 我的人际支持系统》教案【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2025-11-05)
第11课《化解嫉妒》教案【北师大版】《心理健康》八年级上册(2025-11-0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