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2517

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川教版) 第四课 告别厌学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9 科目: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067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版
  • cover
第四课 告别厌学 教学设计 课程背景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 21%。因此,厌学是摆在学生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教师需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这样才能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为将来融入社会并实现人生价值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中明确指出,初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本主题便是在《纲要》的这一要求下展开教育教学, 以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有效减少厌学现象的产生。 本主题从一个厌学案例作为导入,反映当下学生较为常见的学习困境的同时启发其思考学习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心理体验 ”环节设计了三个体验活动,用于测试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回顾自身的学习经历,增强在遇到挫折和挑战时的动力与勇气。接着,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系统了解厌学相关知识,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树立战胜学业困难的信心。最后,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培养学习兴趣的行动计划,通过树立榜样、互助学习、及时奖励等方式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真正达到告别厌学的目的。 理论背景 厌学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知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厌学情绪往往还会伴随着逃学行为。厌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学生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没到上学前就喊“肚子疼 ”“头疼 ”等;或不愿完成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表现出烦躁等;上课时打不起精神,课后却表现得十分活跃……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如学生们往往对感兴趣、符合自身需要、对自己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学科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能从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有人认为,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这些是体现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厌学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学习动机不强,即认为学习无用,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上的自信心,以及对学习中遭遇的挫折进行错误的归因。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正视厌学现象的存在,了解产生厌学的主要原因,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情感目标:对学习中的挫折和挑战有新的感悟,增强学生战胜厌学的信心,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行为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学习中的困难的具体方法,通过行为调整的方式提升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了解产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审视自身学习状态的同时找到应对挑战、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正视学习中的各种挫折,调动其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切实减少厌学情绪和行为的产生。 教学准备 课时:1 课时 场地:心理活动室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材,投影仪,纸和笔。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1.学生阅读“心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