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度(高二年级) 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学科试题 说明:1、全卷共 6 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必须按要求填写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等信息。 3、客观题、主观题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 ) A.推动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向 B.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 C.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 D.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 2.秦朝《行书律》中规定:文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急行文书,另一类为普通文书。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送达,不可有片刻滞留。普通文书也要于当日送出,不能积压。由此可知,秦朝文书制度( ) A.有利于扩大政府影响力 B.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利于国家行政管理运转 D.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3.中国古代关于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两条原则。周振鹤在《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一书中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这两条原则是同时并用的,但越到后来,犬牙交错的原则越占上风。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地理因素决定了行政区划 B.行政区划调整日益简单化 C.中央集权日趋加强的趋势 D.行政区划调整具有反复性 4.在日耳曼人扩张过程中,国王为获得贵族的忠诚而分封土地。由于家庭结构的双重归属性(既可随父姓,也可随母姓),家族关系模糊不清,契约超越了血缘成为封建关系的基础。由此可知,西欧封建制度( ) A.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 B.有效强化了中央集权 C.摒弃血缘纽带的作用 D.强调权利与义务关系 5.有学者评价欧洲某项制度的实施,“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据此判断,此项制度是( ) A.雅典的城邦民主制 B.罗马的贵族寡头制 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法国的三级会议制 6.北魏前期,政治上仍实行“胡汉分治”政策,保留“胡汉杂糅”特色。北魏中期,更多采用汉族传统的政治、经济制度。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胡汉民族矛盾逐步消除 B.南方区域经济得到开发 C.北魏封建化程度的加深 D.门阀士族制度遭到打击 7.表1 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 朝代 高门士族占比 宗室、外戚占比 寒人占比 西晋 48% 19.1% 32.9% 东晋 78.4% 7.4% 14.2% 上表的变化反映了( ) 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 B.豪强势力的膨胀 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 D.专制皇权的弱化 8.明朝自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制度。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35%和10%。南北卷制度( ) A.凸显了维护政治稳定意图 B.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性 C.革除了八股取士的局限性 D.满足了政府对人才的需求 9.从1832年议会改革开始,英国的文官制度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至1870年左右完全确立,并最终成为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的先驱。这一现象表明,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发展( ) A.主要受民主政治完善的推动 B.维护了政治中立的原则 C.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D.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 10.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法》,1937年进行了修订。其中规定,“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