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2189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川教版) 第三课 探索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0 科目: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949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2026,教版,兴趣,学习,探索,第三
  • cover
第三课 探索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曾有中学心理健康教师说:“在学生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目前最关心、最渴望解决的还是学习方面的心理障碍、苦恼及疑惑。指导学生克服学习心理障碍,促使他们尽快掌握学习诀窍,学会学习,是中学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 小学阶段,可能有些学生的学习还是盲目的,只是跟着老师的要求进行。进入初中,对学生独立学习、 自主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兴趣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有的学生兴趣有短暂性、多变性的特点,不能长期对一个事物感兴趣;有的学生在学习上呈现出的兴趣倾向越来越明显。如何针对不喜欢的科目激发学习兴趣,如何在关注的科目上保持稳定的兴趣,这些都是中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人认为,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是专业课老师的事情,和心理健康教育无关。其实不然,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例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即学习可以帮助自己弥补知识结构的不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不再为“为什么学习 ”而困惑。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总结学习失败的原因,协助他们排除焦虑、急躁、恐惧等学习压力,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理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克服学习中产生的一些错误认知和情感体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让学生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兴趣是做到这些的前提。 本课依据学习兴趣理论,从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到激发学习兴趣再到培养学习兴趣的课程思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的认识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 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年级越低,表现越明显。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学习。例如,一个学生初学外语,感到很困难,他坚持学习,只是因为他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但对外语本身并不感兴趣,这时他主要是依靠意志来完成学习任务。如果他经过努力学习,掌握了外语的某些知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步对外语本身感兴趣了,这时他不再以学习外语为苦,而以学习外语为乐了。只有在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1.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当一个人意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或与自己的关系时,学习兴趣就随之产生。例如,为了集体的利益,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因而支配自己去坚持学习。或者为了得到父母与教师的赞赏、同学与朋友的尊重,为了在考试中得到好分数、在竞赛中取得胜利等,也能引起学学习的兴趣。 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兴趣既有直接学习兴趣的成分,又有间接兴趣的成分,其中或以直接学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