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标感悟】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 【知识梳理】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1、农业: 的改进和 的提高; 的出现和推广、兴修水利(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农田施肥。 2、手工业:冶铸业有了划时代的发展。纺织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战国时的制漆工艺,已经采用夹纻技术。 3、商业日趋活跃: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相互交流,中原市场繁华。并且出现了繁华的商业中心。 (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1、生产力的进步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变化,奴隶制集体劳作方式逐渐瓦解,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 2、 确立,新的阶级关系产生,出现了 和 。 (三)上层建筑的改革 社会的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以 改革世卿世禄; 以实行 取代封邑制; 以 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四)军事:战争频繁 战国时期,群雄角逐。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变法。改革变法的内在动力 (五)文化:百家争鸣 出现了 的活跃局面。而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等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 (一)春秋时期 1、齐国: 改革 (1)内容: (2)影响:实质上 2、鲁国: 改革 (1)内容: (2)影响: (二)战国时期 1、魏文候时期 (1)内容: (2)影响: 2、楚悼王时期 (1)内容: (2)影响: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 1、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 2、秦国的历史机遇: 分裂, 追求建功立业 3、有利条件: 比较集中; 得到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等 4、秦孝公求贤若渴。 来到秦国,秦孝公重用商鞅,主持变法。 【思考与讨论】 1、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实施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春秋战国时期除商鞅变法外,还有哪些国家进行的改革变法影响比较大? 【巩固检测】 一 单选选择题 1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 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2 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 ) 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 3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 A 生产力迅速发展B 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D 东周王室日益衰微 4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 A 生产力迅速发展B 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D 东周王室日益衰微 5 战国时下列不支持变法运动的人是( ) A占有大量私田的奴隶主 B战场上立功的将士 C依靠奴隶劳动生存的奴隶主贵族 D 拥有雄厚资财的大商人 6 春秋与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 A 改革的内容 B 改革的方式 C改革的性质 D 改革的结果 7 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 ) A 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 B 当时牛耕开始普及 C 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D 农本思想基本确立 8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发达,下列哪些行业都有新的成就 ( ) ①冶铸 ② 纺织 ③漆器工艺 ④ 造纸术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9、从地理位置分析,春秋时期秦国争霸中原的最大障碍是( )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宋国 10、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反映了( ) A存在决定意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1、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 ———《国语 齐语》 材料二春儿振旅(军队),秋以弥治兵……卒伍整于里(乡里)。军旅整于郊……(士兵)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