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29123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4单元第15课《春》读写相结合教案

日期:2025-10-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1244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单元,15课
  • cover
《春》读写相结合教案 一、设计缘由 (一)本文特点 《春》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文章使用了许多精彩生动的比喻、拟人和排比。在描绘景物特点时,运用拟人体现作者的情感,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情感性。《春》中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而大量使用排比,又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明快,便于人们诵读。   《春》中大量使用叠词,既能形象刻画事物特点,又富有朗读节奏感;即使全文行文活泼欢快、充满诗情画意,又能增加朗读时的情韵。 本文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盼春———绘春———赞春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步入初中生活,没有较好的初中学习习惯,不利于长篇讲解,所以应采取读写相结合的形式。“春”这样的题材是学生常写的作文,相信学生在小学已经写过很多次,如何唤起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有所提高,这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其次,本文是朱自清散文中讲究炼字和修辞比较明显的一篇,如果以讲和分析为主会耗时较多而收效不好。 (三)单元要求 本单元的文章主要以写景散文为主,学习本单元主要目的是: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了解课文抓住写景的方法和层次;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做简单的描述。本单元一共有四篇文章,其余四篇分别是:《济南的冬天》《夏》《秋颂》《三峡》。综合观察五篇文章,各有特点。 (四)教学总体设计 综合考虑《春》一文的特点、单元教学要求和学情,决定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先写,唤起原有的知识经验;接着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重点是感受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修改,总结文章的写景特点;最后总结文章的结构,并要求将片段扩为完整的文章。这样可以用阅读发现写作的方法,更有利于从写作中发现本文的特点,不仅做到了以读促写,更有利于以写促读。 教学程序:根据《春》一文绘春部分的内容播放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要求学生观察,并挑选自己最喜欢、最有感觉的一幅图进行描写———阅读原文,找出文中相应的描写画面,仔细阅读分析原文,说一说它给你的启示,并修改———同一幅图的同学交换阅读,提修改意见———总结各幅图中作者的写作特点———不同图画的同学交换阅读,提修改意见———归纳本文在写景时的特点———结合自己和文章的写作,总结写景的方法———再写一幅春景图———阅读文章的剩余部分,归纳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明确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再描写一副自己感兴趣的文中没有提到的春景图,并为自己的文章加上开头和结尾,将段落描写扩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春天的赞美之情和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课文抓住写景的方法和行文结构。 3.掌握排比、拟人、比喻三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并尝试将其运用进自己的文章中。 三、教学重点:欣赏语言,体会情感。 四、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课文抓住写景的方法和行文结构。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 六、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提到春天,你会想到什么?是那首从小就会唱的《春天在哪里》,还是草儿青青、百花盛开、春风甜甜,细雨连绵,万物复苏,天地一片新气象,一派生机和活力。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音乐和图片一起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描绘。 二、具体教学过程 1.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描写。 2.阅读原文,找出文中相应的描写画面,仔细阅读分析原文,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说明喜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