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9380

千里跃进大别山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127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千里,跃进,大别山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千里跃进大别山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认识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学习革命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跃进”“陪同”“不约而同”“叮嘱”“漆黑”等词语。 3.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体会这些比喻句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三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鼓励质疑。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2.释“跃进”、“大别山”。 大别山 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之间,是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跃进 比喻极快地前进。 3.看了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是谁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为什么要千里跃进大别山?怎样跃进的?) 4.简介背景。 1947年解放战争开始第二年,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这一行动,揭开了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词。 1.读准生字的字音。 2.从课文中找出生字组成的词及其他不懂的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3.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需注意读音的字:跃、析、血、揭。 需注意字形的字:遵、置、嘱、揭。 有关词语解释: 遵照 依照。 纵队 军队编制单位之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曾编纵队,相当于军。 陪同 陪伴着一同(进行某一活动)。 不约而同 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 叮嘱 再三嘱咐。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四)分段。 1.默读课文;按部队“来到汝河北岸”、“受阻”和“决定强攻,取得胜利”三层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2.讨论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千里跃进大别山,8月23日晚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 第二段(第3自然段):国民党反动派在汝河集中兵力、布置防线、拖走船只、烧毁码头,我军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情况十分紧急。 第三段(第4—9自然段):刘、邓首长决定强攻,战士们奋勇杀敌,取得了战斗胜利,我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3.分段朗读。 (五)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从哪些话可以看出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3.齐读。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 2.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当时先头部队处境的艰险?(“集中兵力”“紧紧追赶”、“几十里长的防线”、“船只统统拖走、砸毁”、“河水深”、“前有强敌,后有追兵”。) 3.齐读。要求读出当时情况的紧急。 (三)学习第三段。 1.分层。按“刘邓首长商量进军办法”、“战士们英勇杀敌”、“我军取得胜利”将第三段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4—6自然段); 第二层(第7、8自然段); 第三层(第9自然段)。 2.学习第4—6自然段。 (1)指名读第4—6自然段。 (2)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18旅的指战员中间的?他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3)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刘司令员的话。要突出两个“一定要”及“要勇、要猛”等词语,要读得坚定有力。 (四)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齐读第1—6自然段。 (二)讲读第三段第二、三两层。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2.学习第7自然段。 (1)提问:指挥员向战士下达了怎样的任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指战员们准备与敌人血战一场的决心? (2)指导朗读,注意提醒学生突出有关词语。 3.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 (2)分层。划出表示战士们勇猛杀敌的词语,并交流。 (3)哪些句子说明了“狭路相逢勇者胜”? (4)找出第8自然段中打比方的句子。这两个比喻句各将什么比作什么?写出了什么? 4.学习第9自然段。 (1)齐读。 (2)课文中将什么比作钢刀?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