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20张PPT。十六字令 三首 毛泽东毛泽东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主席 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 创作的诗词广为传颂其字气势如虹,独具一格书法家: 缔造者:领 袖: 军事家:诗 人: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十六字令 三首毛泽东读得准确: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十六字令 三首毛泽东读得准确:ān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十六字令 三首毛泽东读得准确:lánhān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十六字令 三首毛泽东读得准确:èduòzhǔ 这三首十六字令创作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间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时期。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两万五千里。 长征其实就是大范围的转移,前有崇山峻岭,后有几路追兵,上有敌机轰炸,部队必须快速前行。在此期间毛泽东作下《十六字令 三首》。写作背景:十六字令 三首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毛泽东读得流畅:十六字令 三首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毛泽东读出气势:沉浸文本,理解内容:思考: 1、第一首小令描写了山的什么特点? 山的高耸 2、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山的特点? “离天三尺三”夸张的修辞手法 3、想一想,“快马加鞭未下鞍”凸显了战士怎样的形象? 凸显红军战士勒紧缰绳,奋不顾身的勇猛形象,反衬红军不畏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对比《贵州民谣》:想想他们在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上有骷髅山, 下有八宝山。 人过要低头, 马过要下鞍。总结方法 1、小令描写了山怎样的特点?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描写山的特点?3、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或感情?其二 1、第二首小令描写了山的什么特点? 山的雄伟 2、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山的特点? “倒海翻江卷巨澜” 比喻的修辞手法 “万马战犹酣” 夸张的修辞手法 3、想一想,“ 万马战犹酣”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以豪气干云的厮杀场面,表现革命者勇敢善战,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其三 1、第三首小令描写了山的什么特点? 山的险峻 2、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山的特点? “刺破青天锷未残”“赖以拄其间”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3、想一想,“ 赖以拄其间”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革命者擎起重任,表达革命者坚韧崇高的意志和中流砥柱的作用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想想主题:通过对___的描写,表现红军战士____的英雄气概?表达作者___的情怀? 通过对山的描写,表现红军战士一往无前,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表达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宏大情怀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作业要求:必做: 1、抄写《十六字令三首》并能有感情地背诵。 2、完成《新课程》课内练习。 选作: 1、摘录一首毛泽东描写山的诗词,并简要查找诗歌相关背景介绍。 2、查找中共红军在1934年—1935年间的长征经过,以作简单背景知识补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