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32张PPT。第5课 古诗词三首R·五年级上册 “故乡”这重重的字眼在游子心头出现的那一刻,落寞总是不期而至。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断。作者或寄情明月,或感怀秋风,或缘起塞外司空见惯的风雪,以此来表达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与热爱之情。让我们在诗人的美妙文字中来体会他们的情感吧!洛、榆、畔、帐左右结构洛luò氵组词:洛河 洛阳榆yú木组词:榆树 榆钱畔pàn田组词:湖畔 桥畔帐zhàng巾组词:蚊帐 帐幕洛洛阳榆榆树造句:夏夜,很多人在路边的榆树下乘凉。造句:洛阳是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畔湖畔帐帐篷造句:春天,湖畔嫩绿的杨柳迎风摇曳。造句:皂荚树的叶子密密麻麻,结成了一顶巨大的绿色帐篷。泊船瓜洲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年轻时,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由于他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倔强的性格,其诗常以梅花、苍松、劲竹相比,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句,情真意切。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泊 船 瓜 洲王安石[宋]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间 , 钟 山 只 隔 数 重 山 。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 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注释】 1. 泊船:停船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并不遥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 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间, 钟 山 只 隔 数 重 山。 第三句又写景,点出时令已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出自己思念家园的心情。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全诗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愿望。 秋 思张籍(767—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 文学成就: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崇,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主要作品:《塞下曲》《凉州词》《张司业集》等。秋 思 张 籍[唐] 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 【注释】 1.行人:此处指送信 的使者。 2.发:出发。 3.意万重:思绪万千。 4.开封:打开信封。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 这句 写出了诗书成封之际,似乎已经言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