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18162

7《印花布》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4-05-1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98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印花布,格式,教案
  • cover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印花布 作者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在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前,图像的复制技术不仅运用在纸张上,同时还运用在纺织品的印花技术上。1983年在广州出土的越王墓文物中,有两件铜质印花凸版与一些纺织品的图案相吻合,也就是说凸版印花技术在春秋战国时就得到了发展。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文物中,有几件印花敷彩纱和金银印花纱。这些充分说明在2000多年前,我国工匠已掌握了多色凸版套印技术。雕版印刷术发明后,人们开始使用雕刻漏版技术印染花布,它就是“夹缬”。 我国民间夹缬印染的首要功能在于实用,它是劳动大众物质生活的必需品,承载着劳动大众向往美好生活的质朴愿望。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间美术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精神和物质财富。本课教学内容对儿童而言,既是一次有意义的视觉探究活动,同时也是他们了解本民族的民俗文化,接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的一个契机。 根据木版画操作性的特点,本课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分2课时完成。 学生情况: 六年级儿童有木版画基础。将木版画化为生活中的一件实用品,令人意外的视觉效果让儿童有创作的冲动。不同寻常的创作,更是儿童对创作表现形式本身的一次有意义的体验和追求。 教学方式、手段:直觉体验、演示与赏析、练习相结合。 教师准备:木版、白土布、油画棒、蜡等。 学生准备:木版、布、油画棒、颜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儿童初步了解传统印染工艺,感受民间能工巧匠的匠心和智慧。 过程与方法目标:儿童学会花布基本的印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加深儿童对本土传统民俗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儿童初步了解传统印染工艺的制作工艺,学会印制一幅花布。 教学难点:儿童对机械化纺织印染取代手工印染,面对逝去的传统工艺与传承的思考。 教学设计 一、赏花布 (1)同学们,春天来了,蝴蝶闪动着美丽的翅膀穿梭在花丛中,这样的一段情景你一定不陌生吧! 我们来看看,它的舞姿怎样呢?   (2)这是生活中的蝴蝶,请同学们仔细比一比,花布上的蝴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3)与老师手中的白布比,同为朴素,你更为喜欢哪一个呢? 爱美是人的天性!这些花布又是谁制作出来的呢? 是这些民间艺人! 出图:这些花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方法,都与艺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就是他们创作的灵感!花布面料深受大家的喜欢!人们将它们做成包和衣服来美化自己的生活。 设计意图:直观感知民间印染花布的美感。 二、解工艺 (1)一段花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但是无论怎样的想法都必须通过具体的操作才能实现,这些民间艺人又是怎样让蝴蝶跑到这白布上去的呢?(出示白布,同学们思考) 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印花布 (2)如果是印,那么又是怎样印的呢?我们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   (3)我们就试着从祖先留给我们的部分家当中,来探秘古人的做法。 出图:汉代“金银印花纱” 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文物中,有这样几件花布“金银印花纱”。我们来看,花布的纹样设计合理、连续排列,组成了四方连续的纹样。 出图:汉代“印花铜质版” 同时,我们还找到了这样两件印花铜质版,发现了吗?两件印花凸版与纺织品上的图案相吻合,充分说明在2000多年前,我国工匠已掌握了多色凸版套印技术。 出图:汉代“印花敷彩纱” 所谓的“印花敷彩纱”,顾名思义就是印花和彩绘相结合。它是在绘出纹样后,又以手工画出部分花纹,形成精细、丰富的装饰效果。 出图:唐代“蓝地团花连续纹夹缬” 在各大博物馆里,我们找到了这些织品的残片。这是在敦煌出土的唐代“蓝地团花连纹夹缬”。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