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820522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册5古诗词三首(教案)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3795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新课程,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册
  • cover
5古诗词三首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品味背诵诗句,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学生齐背《静夜思》)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3.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是月亮) 月亮象征着团圆,所以诗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提到月亮。但并不是所有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日子,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我们再来读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乡愁。 二、初读诗句,培养自学能力。 1.预习要求: (1)诵读古诗,读准诗句。 (2)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3)借助注释资料,整体了解古诗大意。 2.学生完成预习。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认读词语。 瓜洲(zhōu)只隔(zhǐ ɡé) 数重山(shù chónɡ)照我还(huán) (2)连读诗句,通顺流利。 三、学古诗,掌握方法。 1.知作者。 作者王安石。你对他有哪些了解?通过课外资料查找。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因退职后曾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曾两次任宰相,力主改革,因保守派反对,辞去相职,退居江宁。其散文成就最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成就亦高;其词不多,但意境开阔,风格独特。有《临川先生文集》等。 2.诗题“泊船瓜洲”该怎样理解? 明确:指诗人停船在瓜洲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3.解诗意,展想象。 (1)读一读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2)师生共同研究古诗的意思。①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瓜洲”,地名,在长江北岸。“钟山”,地名,诗人的家乡。 意思:京口与瓜洲分别在长江两岸,回望钟山也只相隔几座山。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3)分层次整体理解诗意。 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 (甲: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而作者却只有“一水”“只隔”的感觉,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间有巨大反差,正说明了诗人虽然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乙:第二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思乡情的浓烈。) (4)总结学习方法。 学习古诗,我们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读古诗,知作者,解诗意,展想象,悟诗情。同学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更多的古诗。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泊船瓜洲》,谁能背诵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2.我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来说一说?(读古诗、知作者、解诗意、展想象、悟诗情。) 今天,我们继续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秋思》。 二、指导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1.预习要求: (1)诵读古诗,读准诗句。 (2)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3)边读古诗,边根据注释大致了解诗意。 2.学生自读古诗。 3.汇报学习情况。 (1)读准字音。 洛阳(luò)意万重(chónɡ) 说不尽(jìn)行人(xínɡ) (2)掌握字形。 氵+各———洛 三、学习古诗,运用方法。 1.朗读古诗,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