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钓鱼的启示 课前疏导 一、目标确认 1.认识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课题讲析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的前一天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放回水中。由父亲的一番话,“我”受到了终生的启示。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课时讲解 一、生字解构 1.会写的字 2.会认的字。 二、词语讲解 1.涟漪:细小的波纹。 2.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3.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 4.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 5.乞求:请求(对方)答应。 6.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说。 7.诱惑:吸引。 8.抉择:挑选,选择。 9.告诫:警告劝戒(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三、近、反义词 近义词: 剧烈———猛烈 操纵———控制 乞求———哀求 皎洁———洁白 诱惑———引诱 面临———面对 抉择———选择 终生———毕生 告诫———劝诫 实践———实行 严格———严厉 筋疲力尽———精疲力竭 依依不舍———恋恋不舍 反义词: 熟练———生疏 得意———失意 平静———激动 消失———出现 永久———临时 终生———半生 四、句段解读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欣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你会体会到这条鱼不仅对“我”,而且对父亲都具有同样大的诱惑力。但道德的力量使父亲下决心让“我”把鱼放回去。 2.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欣赏:这两句话中都有鱼,但含义却不同。第一句中的鱼,就是“我”从湖中钓上来的鱼,一条鲈鱼,一条非常大的鲈鱼,一条对“我”具有极大诱惑力的鲈鱼。在父亲严格教育下,“我”把那条鲈鱼放了回去。而第二句中的“鱼”含义深了,广了,指各种各样考验人道德的事与物。正因为“我”从小受到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再大的“鱼”,也能抵制诱惑。 3.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欣赏:这句话讲“我”清楚地知道父亲要把鲈鱼放回湖中的态度是坚决的。“没有商量的余地”,就是不可更改,一定要按父亲说的去办。而此时“没有人看到我们”,“无人知道”这条鲈鱼是什么时候钓到的,但是诚信的道德标准让父亲做出了放鱼回湖的抉择。这种抉择是自觉的,无需人监督的,因此“父亲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 4.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欣赏:这句话讲“我”不止一次地遇到过鲈鱼似的诱惑人的“鱼”。这个“鱼”加引号,不是指具体的鱼,而是指违背道德标准而获取的不应当属于自己的“名”或“利”之类。这些东西虽然像鲈鱼一样让人心动,但若违背道德标准去追逐,也是不应当的。 五、文章脉络 1.结构图示: 2.分段及段意: 一(1~3自然段):讲鲈鱼捕捞开放日前一夜,“我”和爸爸一起钓鱼,钓到了一条大鲈鱼。 二(4~9自然段):由于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