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44张PPT。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会写12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正确读写“焦点、打破沙锅问到底”等词语或短语。 学习目标1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少年周恩来立此志的原因。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少年周恩来立此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周恩来(1898—1976) :浙江绍兴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先后担任政务院总理、国务院总理长达26年。 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知识链接 1954年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在会上提出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 ,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积极贯彻。 1976年1月8日不幸逝世,人民为了纪念中国这位伟大的总理,数百万群众自发走向街头,十里长街送总理。 十里长街送总理 租界 就是一国以租借的名义,在别的国家取得的土地。租界者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而土地的所有权仍属于原来的国家。课文中所出现的“租界地”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行占有我国的土地,他们想打着租界的幌子,其目的是把我国的土地据为己有。 会认的字 生字学习 会写的字 多音字 解喝 形近字 繁华—繁荣 疑惑—迷惑 得意扬扬—沾沾自喜 惩处—惩罚 胸———胸襟 近义词得意洋洋 疑惑—迷惑 相同点:“不明白,不清楚”的意思。 不同点:“疑惑”侧重指怀疑猜测。“迷惑”侧重指辨不清是非,不明底细。 运用示例: 1.小明对妈妈的话感到很( )。 2.我们要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能被表象所( )。 词语辨析疑惑迷惑反义词繁华—荒凉 左顾右盼—目不斜视 热闹—冷清 得意扬扬—垂头丧气 疑惑—确信 坚定—动摇 崛起—落后繁华荒凉词语学习焦点:比喻事情或道理引人注意的集中点。 造句:老王的儿子考上大学这件事成了村里的焦点。 打破沙锅问到底:指对事情的原委追问到底。 造句:小明是一个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孩子,凡事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有疑问,无法解答。 造句:这个问题一直使我疑惑不解。风和日丽: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 造句:今天的天气真好,风和日丽。 灯红酒绿: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荣景象,也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造句:租界里的街道灯红酒绿。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造句:仗着权势耀武扬威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衣衫褴褛:衣服破破烂烂。 造句:那个衣衫褴褛的老人真是可怜。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造句:我们不能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得意扬扬。 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一共17个自然段。 2. 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周恩来亲眼目睹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中国人备受欺凌的场景,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因此,他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租界繁华热闹的景象?课文解读 对租界的描写属于环境描写,“灯红酒绿,热闹非凡”体现出这里的繁华热闹,与别处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反衬出别处的萧条冷清、破败不堪。在中国的土地上,外国人过得富足,中国人却很贫穷,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2.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周恩来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变化的?从中可以看出少年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周恩来刚到东北,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 第二件事是在租界,周恩来目睹了帝国主义对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