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活动一 寻找“黏斗士” 【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活动,了解各种“黏斗士”的特点和用途。 2.通过开展活动,经历收集“黏斗士”的进程,并对生活中各种“黏斗士”进行分析和探究,掌握不同的“黏斗士”的特点、用途和黏性。 3.培养分析、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培养关心生活、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探究生活中的“黏斗士”的特点和用途。 ◆难点: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生活中的“黏斗士”的特点。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黏斗士”的视频、图片和文字材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黏斗士”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活动过程】 课时 活动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课 时 1 课 时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播放装帧书籍的视频,并思考以下问题: (1)猜一猜这是在制作什么? (2)将纸张装订成册时用到了什么? ·观看教师播放的视频,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小组讨论, 师生合作 小组讨论, 师生合作 ·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黏斗士”?会用到哪些“黏斗士”?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书本不小心撕破了怎么办?鞋子裂胶了怎么办? ·小组讨论,小组长进行记录,准备汇报。 ·交流讨论: (1)书本不小心撕破了可用什么来粘? (2)鞋子裂胶了怎么办?可以用什么胶来粘? ·探究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查找资料, 分析探究 ·还有哪些不知道的“黏斗士”?怎样收集自己想要的信息? ·提示指导:上网查找、图书查阅、咨询科学老师等。 ·查找资料: (1)破碎的花瓶可以用什么粘起来? (2)贴瓷砖时是用什么粘起来的? (3)裂开的塑料桶可以用什么粘起来? ·教师的有效 指导与学生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达到最优化。 分析总结, 补充提升 ·引导学生有序地整理:从各种“黏斗士”的名称、外观特征、优点、不足、独特本领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从“黏斗士”的材质、种类、使用对象等方面进行研究。 ·让学生认识更多的“黏斗士”。 ·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固体胶棒、双面胶、透明胶、百得胶等“黏斗士”的特性。 ·讨论发现: (1)“黏斗士”既有液体状的,也有固体状的。 (2)每一种“黏斗士”适合粘的物品不一样。 (3)伤口黏合剂可以用来粘合伤口,瓷砖胶黏剂可以代替水泥来贴瓷砖。 ·进行有序的 分析和总结,有利于对“黏斗士”的全面了解。 ·通过对“黏斗士”知识的拓展,了解更多的“黏斗士”。 评价反馈, 拓展延伸 ·小结反馈:寻找“黏斗士”。 ·师生评价。 ·在生活、学习和工农业生产中继续观察、收集、询问不同的“黏斗士”的使用情况。 ·小组讨论,怎样寻找“黏斗士”? (1)询问亲戚朋友。 (2)查阅书籍、上网收集资料。 (3)观察不同场合的使用情况。 ·自评、互评、师 评。 ·通过开展各 种评价活动,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有更清醒的认识和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