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0.有的人 单元 5 学科 语文 年级 6 学习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内容。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3.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重点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他非常热爱人民,和他相反的人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板书题目。 从鲁迅导入,吸引学生。 讲授新课 1.自读课文。老师提出要求: 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圈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简介作者。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以后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理清文章脉络。 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 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4.品读感悟。 (1)学习诗歌第一部分。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第2小节与第5小节有怎样的关系?第3小节与第6小节有怎样的关系?第4小节与第7小节有怎样的关系?(对比。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 (?http:?/??/?www.21cnjy.com?)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http:?/??/?www.21cnjy.com?) (“把他摔垮”,打倒、推翻;“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永远记住他”;“到处是青青的野草”,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有的人”指 (?http:?/??/?www.21cnjy.com?)哪些人呢?(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3)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诗中为何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虽然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是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 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赞扬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4)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课堂练习 怎样理解《有的人》这首诗?(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拓展提高鲁迅 (?https:?/??/?www.lz13.cn?/?mingrenmingyan?/?7291.html?)诗选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无题》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自题小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