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405864

竹石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245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竹石,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竹石》同步练习 一、多义字组词。 jìn( ) zhōng( ) 劲 中 jìng( ) zhòng( ) mó( ) rèn( ) 磨 任 mò( ) rén( ) 二、读一读,照样子写一写。 咬定 破岩 青山 ////// 立根 坚劲 任尔 ////// 三、解释下面的字词。 咬定——— 立根——— 原——— 破岩——— 磨——— 击——— 还——— 坚劲——— 任——— ——— 四、根据句意写古诗。 1、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_____ 2、根须已经扎根在岩石之中。 _____ 3、经过千万次折磨和打击,竹子更加坚韧,刚劲。 _____ 4、 任凭你东西南北刮来的狂风。 _____ 五、精彩回放。 1、《竹石》 前两句写_____,_____,洋溢着诗人的赞美之情。写出_____的特点,在状物。 2、《竹石》 后两句对_____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作者_____。写出_____,在言志。 3、 一个“咬”字,表现出竹子_____和_____的性格,显示出诗歌_____和_____。诗人以“咬”字开篇,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_____。 4、全诗的意思:_____ _____ _____ 六、默写古诗《竹石》。 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七、拓展延伸。 1、品味佳句: 古诗《竹石》最后两句是:“_____,_____。”从经历风雨而不屈的角度,再次赞美了_____与_____的斗争精神。这既是诗人不愿与_____的写照,又表现了他所_____,常被后世用来形容革命在斗争中的_____,以及受到敌人打击_____的风格。 2、诗人喜欢竹子吗?为什么?诗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_____ _____ _____ 3、《竹石》和《石灰吟》在诗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内容上呢? 诗意上:_____ _____ 内容上:_____ _____ 这两首古诗都是_____,都突出了所咏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竹石》突出了竹子_____的特点;《石灰吟》突出了石灰_____、_____,甘愿粉身碎骨而把白白的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 4、回顾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略。 二、略。 三、比喻根扎的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扎根,生根。原本,原来。破裂的岩石,比喻艰苦的环境。折磨,磨难。打击。仍然,更加。坚韧,刚劲。任凭。你。 四、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五、1、《竹石》 前两句写竹子扎根破岩中,根基坚固,洋溢着诗人的赞美之情。写出竹子的特点,在状物。2、后两句对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作者自己风骨的强劲。写出竹子的精神,在言志。3、 一个“咬”字,表现出竹子屈强和坚韧的性格,显示出诗歌无穷的韵味和奇妙的意境。诗人以“咬”字开篇,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六、略。 课后能力提升 七、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岩竹坚强的风骨,越挫越勇。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追求向往的人生境界,坚定立场,决而不动。 2、当然喜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将竹子的生长人格化,赋予了诗人所寄托的美好品质的向往,也暗自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决心与希冀,哪怕如今是什么困境,哪怕遭到什么打击,自己都不能轻易言败。写作方法:咏物明志,借物喻人。 3、 诗意上:《石灰吟》表达的是应对磨难的平常心,《竹石》表现的是应对困难的坚决心。内容上:《竹石》和《石灰吟》这两首古诗有一共同点,即看起来描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赞颂人的一种精神。 咏物诗,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不拔;不怕击打、不怕烈火。 4、《竹石》的作者是清朝的郑燮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赞扬了竹子坚定顽强的品质,表达了诗人那种坚韧刚劲、不畏艰险,在人生道路上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和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