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43850

北宋初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上学期]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8930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北宋,初期,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学期
  • cover
课件23张PPT。第五章第二节 北宋初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1、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时间:960年 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 地点:东京东北的陈桥驿 国号———宋 年号建隆都城:东京 北宋的建国与两汉、唐朝有何不同?一是权臣夺权 二是夺权前前代经历成功的改革,加强了国力 三是取代前前代已经统一了北方 四是都发生在我国政治的中心地区北方 五是后继统治者都很有作为;创立制度文化,影响深远 西汉、唐朝是借农 民战争之机建立 的,而北宋王朝是 通过兵不血刃的 兵变而建立的, 社会未经大的动乱 历史上隋代北周宋代周,与历史上哪一事件极为相似? 宋太祖赵匡胤 2、北宋的统一战争方针:“先南后北” “先易后难” 结果: 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 ———李约瑟 《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与辽、西夏、金的主要战争:社会经济繁荣 科技文化发达连年战败 亡于金 “上(太祖)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 问题1:宋太祖所谓的外忧和内患指什么?宋太祖更担忧的是哪一种?外忧———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内患———藩镇割据,地方军权过大军人当政权力过大宋初之“弊”防“弊” 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问题2: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军人当政权力过大宋初之“弊”防“弊”夺其权 制其钱 收其兵———集中军权二、中央集权的强化1、背景∶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 宋建国时分裂割据的现状 赵匡胤建立北宋的方式 2、目的:结束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皇权3、内容:(1)集中军权分解禁军统帅权,皇帝直辖禁军设枢密院,调兵权与统帅权分开实行更戍法 ,兵将分离 实行“强干弱支” “守内虚外 ” 解除大将兵权,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效果:防止地方割据,加强皇权弊端:指挥不灵,战斗力削弱禁军制度军人当政,权力过大宋初之“弊”防“弊”夺其权 制其钱 收其兵强化中央集权—集中军权—集中行政、司法权—集中财权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秦汉唐北宋枢密院三司枢密使(军事)三司使(财政)中书增设参知政事 为副相(行政)趋势: 削弱相权,强化皇权(2)、集中行政、财权、司法权(一)中央(二)地方(文官做知 州设通判)(转运使)地方财政困难(中央派 文官担任)军人当政,权力过大宋初之“弊”防“弊”夺其权 制其钱 收其兵强化中央集权—集中军权—集中行政、司法权—集中财权发展科举制三.发展科举制(一)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隋唐)(二)北宋科举制的发展1.考试程序 2.录取权 3.考试科目 4.考试方法 5.录取名额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机构的膨胀问题3: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与下列结局的出现又有何关系? 北宋与辽、西夏、金的主要战争:开宝九年( 976年)十月,宋太宗在其即位诏书中郑重宣告:“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真宗以下官员队伍日益膨胀超编,由9000余增至1.7万,至英宗时更达2.4万宋初禁军20余万,太宗时30余万,真宗时40余万,仁宗时82.6万,加厢军则达125.9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