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学校 _____ 班级 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 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预习导航】 一、走近课文背景。 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你课下还查找到了哪些有关1989年、1994年美国大地震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二、轻声读课文,想办法识记理解生字新词,然后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读一读。 昔日 废墟 疾步 绝望 瓦砾 开辟 破烂不堪 挖掘 爆炸 漆黑 颤抖 疾步 洛杉矶 三、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么样?结果如何? 四、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课文中的这对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堂探究】 五、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讨论汇报: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六、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认真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了不起的父与子”? 父亲了不起,是因为: 儿子了不起是因为: 2.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体会这句话给父亲带来的精神力量。 七、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品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语句,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从一组数量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你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3)透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联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 父亲所经历的艰辛。 【达标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wǎ lì fèi xū pò làn bào zhà xī rì 二、写出近、反义词 近义词: 顿时( ) 绝望( ) 悲痛( ) 阻挡( ) 反义词: 昔日( ) 漆黑( ) 坚定( ) 破烂(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 )你说过,( )发生什么,你( )会和我在一起,(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 )我爸爸活着( )一定会来救我,( )能救大家。 四、下列句子是什么句?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陈述句 B.反问句 C.感叹句 D.疑问句 1.“谁愿意帮助我?”( )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 3.“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4.《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故事难道不感人吗?( ) 五、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急迫 B.坚定 C.惊喜 D.高兴 1. “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 2.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 ( ) 3.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 ) 六、课外阅读。 老师的教诲 小学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把我叫到她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