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3972

历史:5.2《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教案(旧人教版高三)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139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教案,人教,高三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第二节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陈桥兵变;北宋的建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科举制的发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影响的讲述,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献资料,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北宋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既有维护国家统一、有利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3.北宋科举制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政权基础,同时又加强了中央集权。   教学要点   一、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1.陈桥兵变  2.北宋的建立  3.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1.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集中军权  (2)集中行政权  (3)集中财政权和司法权   3.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和影响   三、科举制度的发展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重点: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本节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和影响。   二、讲述本节具体内容之前,建议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五代十国时期孕育的统一因素有哪些 ”“为顺应统一的趋势,周世宗进行了哪些改革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指出:五代后期,从人民愿望、经济发展及统治者自身等三方面看,统一的因素都已具备。周世宗又顺应历史潮流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了改革,增强了后周实力,并采取统一行动,在短短几年间,攻占了后蜀、南唐和契丹的许多州县。正当他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之时,不幸病逝。由此导入新课。   三、“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一目,需讲清两个问题。   1.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教材简要介绍了兵变过程,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兵变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结果几方面自己归纳,同时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或讨论:北宋的建国与两汉、唐朝有何不同 赵匡胤为何能够轻易取得天下 北宋建国与五代政权的频繁更迭有相似之处,但北宋没有重蹈五代之覆辙,而且后来还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历史,原因又是什么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建议:①教师先分析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战略方针的原因。北宋统治者认为,北宋当时的军事力量对辽朝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方几个割据政权所占领的大都是物产丰富的地区,这些政权的军事实力又较为弱小,因此,其战略部署是先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然后北上削平北汉以及收复幽云地区。②利用《五代十国后期形势》教学挂图,指图讲述北宋先后灭掉各割据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的过程。③强调说明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的五代十国范围,不是全国统一。那时东北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蕃和大理等,是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因此教材只是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本目一段小字,叙述了北宋南北统一中的大事,可让学生课后参阅,不要求掌握。   四、“中央集权的强化”一目,是本节重点,要讲清三个问题。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建议教师以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宋建国时分裂割据的现状、赵匡胤建立北宋的方式几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有其历史必然性:首先,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其次,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要巩固封建统治,扩大自己势力,铲除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