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463366

2.2.2 反证法学案

日期:2025-09-23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9次 大小:1577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2.2,反证,法学
  • cover
2.2.2 反证法 学习目标 1.了解间接证明的基本方法———反证法.2.理解反证法的基本模式、思考过程和特点.3.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理解反证法的推理过程及其证明数学命题的一般步骤,体会反证法在数学证明中的作用.4.通过具体实例,体会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点一 反证法的定义 思考 在用反证法推出矛盾的推导过程中,可以作为条件使用的是(  ) ①结论的否定;②已知条件;③公理、定理、定义等;④原结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C 梳理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 知识点二 反证法的理论依据 思考 反证法解题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否定结论,导出矛盾,从而证明原结论正确. 梳理 由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可知,原命题“若p,则q”与命题“若非q,则非p”互为逆否命题,具有同真同假性,即等价性.根据这一结论,要证原命题“若p,则q”为真,可以改证逆否命题“若非q,则非p”为真,这种证明方法即为反证法.也就是说,若非q(即否定结论,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则非p(经过推理论证,得出与题设条件相矛盾的结论),从而根据等价性原则,肯定原命题成立. 知识点三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思考 (1)反证法常见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2)反证法适用范围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案 (1)常见的主要矛盾有三类: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假设矛盾(自相矛盾),与定义、定理、公理及事实矛盾. (2)一般地,以下几种情况宜用反证法:结论本身是以否定形式出现的命题,结论是以“至多”“至少”形式出现的命题,关于唯一性、存在性的问题,或结论的反面要比原命题更易证明的命题等等. 梳理 反证法的证题步骤 (1)反设: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归谬:由“反设”出发,通过正确的推理,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理、公理、定义、事实矛盾等. (3)结论:因为推理正确,所以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证明了结论成立. 1.反证法属于间接证明问题的方法.( √ ) 2.反证法的证明过程既可以是合情推理也可以是一种演绎推理.( × ) 3.反证法的实质是否定结论导出矛盾.( √ ) 类型一 反证法概念的理解 例1 反证法是(  ) A.从结论的反面出发,推出矛盾的证法 B.对其否命题的证明 C.对其逆命题的证明 D.分析法的证明方法 考点 反证法及应用 题点 如何正确进行反设 答案 A 解析 反证法是先否定结论,在此基础上,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 反思与感悟 对于反证法,其实质是先否定结论,根据否定后的结论,连同题目条件,推出矛盾,从而侧面说明原命题成立. 跟踪训练1 (1)命题“在△ABC中,若∠A>∠B,则a>b”的结论的否定应该是(  ) A.ab”的否定应为“a=b或a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