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572

三峡之秋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103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三峡,之秋
  • cover
课题: 三峡之秋 主 备 课 个人备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自主解决生字、新词,并与同学交流互查。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体会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景色的,作者抓住不同时间内同一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景物描写的手法,作者动静结合、相互对比的写作手法。并在小练笔中学习使用。4、 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5、 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抒情散文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在学习之始就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师则设法将学生这热情越激越烈,越煽越旺,持之以恒,以确保学生阅读———体会———理解———悟情———共鸣(感情朗读)步步深入,有效进行。 进入六年级后,教材不再统一划定生字,学生学习是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不认识的字(包括回生字)但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相机安排检查活动,及时掌握生字的认读情况,绝对不能放任自流  教学重点、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深切体会作者所抒发热爱祖国的情怀。2、 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3、 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长江之歌》,初步了解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源源流长,汹涌磅礴,荡涤万里尘埃。那我们想不想知道闻名于世的长江三峡的美丽景色呢?(生:想!)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写景抒情散文———《三峡之秋》。板出课题: 三峡之秋,齐读。二.预习探究1、 自由读文,初步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初步了解文章写的什么景。2、 认读词语,检查易读错字音的掌握情况。累累 显露 消逝 金鳞巨蟒 映出驳船 磨平 陡立 谷壑 倾向 清冽 主 备 课 个人备课 3、 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这篇课文写的什么?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4、 指名回答。(作者在文中描写的是三峡秋天的景色,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美”!)三、品读体验过渡语:在作者的笔下,三峡的秋色秀美无比,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呢?请同学们扫读课文迅速找出答案。1、浏览课文,弄清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景色的,在书上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2、同桌交流。3、 指名反馈。(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4、 理清文脉。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作者就是按照从“早晨———中午———下午———夜”的顺序描写三峡秋天景色的。同学们再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1) 浏览1、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的作用。(2) 交流。(3)反馈、指导。四、突出重点,细读品味过渡语:看看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三峡之秋景色的。1、 学习第一段,体会这一段的作用。(1)、自由读。问题,这一段写什么?它在文中的地位。这一段主要描写三峡秋天的橘柚树,与下文的内容从不同的视角来表现三峡的秋色,在整篇文章中起总领作用。(叶子绿得发黑 果实由青变黄,散发出清香)2、 按时间顺序学习作者是怎样具体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三峡之秋景色的。(1)自由读文(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笔下三峡之秋早晨的景色。学生边读边圈点批画优美的词句,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色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抓景物特点的。 根据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学习,是教给学生捕捉作者思路(也是文章的文路,教师的教路)抓住文章重难点的极好方法,也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又一好方法 丰富合理的想象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中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  主 备 课 个人备课 (2)同桌交流。(3)反馈。板书:露水闪耀 峡风凉 绿叶金实 明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