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592816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7(认识乐器)二胡-湘教版

日期:2025-09-1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42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认识,乐器
  • cover
7(认识乐器)二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民族拉弦乐器二胡,并初步感受二胡音色特点。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情感目标:通过对蒙古音乐、蒙古舞以及对那达慕大会盛况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课堂比较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欣赏课不太感兴趣。本课我采用现场演示可充分调动学生视听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的方法,以及利用双响筒、碰铃、桌子等道具,让学生实际感受乐曲,使欣赏课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小了解蒙古族音乐所特有的风格,感受民族乐器二胡的独特演奏技巧,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难点:通过欣赏乐曲的三个部分,体会速度在乐曲中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 一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准备一段无声音的马群录像,让学生发现录像没有声音,这时教师现场演奏《赛马》,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赛马》这首乐曲的气氛以及初步感知二胡这件乐器。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活动2【讲授】 揭题《赛马》二胡独奏。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音原理:二根弦,一个共鸣箱,一把弓。弓摩擦弦,振动发声,由共鸣箱扩大传音。讲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二胡这件乐器有所了解产生兴趣。 活动3【活动】 1、聆听第一乐段主题 。 提出问题:你听到什么这样的声音像什么?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 讲解后十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可以更好的表达热烈的音乐气氛,讲解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利用道具表现音乐。 2、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 提出问题: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景? 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从而更好的体会乐曲的情绪变化。 提出问题:你听到哪里比较有趣?你能想到什么? 讲解拨奏的演奏方法,目的是更好的模仿马蹄的声音 3、聆听第三段: 提出问题:结尾的音乐和哪一段相似?你感觉现在赛马进行到什么时候了? 体会更密集的节奏,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力度,可以使音乐情绪更加欢乐。 4、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 提出问题:蒙古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今天咱们也来参加那达慕大会,和草原上的人们一起欢庆节日吧,好吗? 通过表演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妙,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活动4【作业】 查一查还有哪些著名的二胡乐曲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