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698697

八上 2.4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56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八上,赶圩,归来,啊哩,教案
  • cover
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材分析: 《赶圩归来啊哩哩》由古笛作词,黄有异作曲。有浓郁广西彝族风格的《赶圩归来啊哩哩》旋律欢快优美,明朗洗炼,富有民族特色,犹如一股新鲜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表现了彝家姑娘的美丽活泼、热爱生活,在赶圩归来时的愉快心境。通过本首歌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民歌的喜爱,为以后进一步了解民歌的演唱特点和创作特点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 过程与方法:掌握打击节奏的方法。 掌握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彝族音乐风格、风俗人情,激发学生对于祖国民族、民歌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学生用欢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准确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并能准确打击出来。 教学方法: 听唱法、启发式、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曾经学习过歌曲《爱我中华》,认识了我国的56个民族,每个民族歌舞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2.这究竟是哪个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当中。同学们可要仔细听好 3、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了吗?? 对,彝族。? 师:你知道赶圩是什么意思?赶圩就是我们这儿说的赶集。? 简介 关于彝族 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呀。?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 创作背景 《赶圩归来啊哩哩》是词作家古迪创作。1979年冬天,古笛等一行到隆林德峨乡体验生活。当时正值圩日,只见彝族姑娘们身着五彩缤纷的服饰,欢天喜地地选购自己喜欢的布料、小工艺品,然后结伴走回山寨。姑娘们一路上欢声笑语、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古笛与歌舞团的几位编导深受感染,决定以姑娘们赶圩归来路上的情景作为切入点,编排一个彝族舞蹈,体现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出党的好政策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于是,古笛和黄有异写出了《赶圩归来啊哩哩》这个舞蹈的主题曲。1985年,曲作家黄有异将舞蹈《赶圩归来啊哩哩》的主题曲改编成独唱歌曲。 所以这首歌曲的动感和舞蹈性节奏强。 歌曲分析 《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赶集归来的路上,嘻嘻笑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第一乐段的曲调中六度、.五度、四度的大跳和附点八分节奏的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和舞蹈性。第二乐段两个乐句在旋律上采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音调均在高音区进行,在情绪表现上更加欢快、热烈。句末的一小节在八度上移大跳后,全曲结束在主音上,把人们尽情欢唱美满幸福生活的喜悦之情推向高潮。 三、学习探究 1.聆听、讨论 师:仔细聆听歌曲,想一想歌曲使用什么情绪演唱的,演唱的速度是怎样的? 生回答(欢快、活泼的情绪。中速稍快) 再听歌曲,歌曲描述了怎样的画面?分别请学生说一说。 说说歌曲的拍号、强弱规律。 2.用lu模唱(慢速),并拍出歌曲的强弱拍。 3.节奏训练 4.拍击歌曲主旋律节奏 5.分组训练 6.节奏朗读歌词 7.学生随琴用慢速哼唱歌曲 8.小组合作学唱歌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