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675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鲁教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25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那片,绿的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草原上 教学目标 1、认识附点八分音符,能在《小马跑来了》的活动中采用各种身势动作正确地进行节奏表现。 2、能学会《大雁湖》,并随音乐吹奏《大雁湖》。 教学重点 1、演唱《大雁湖》,吹奏《大雁湖》。 2、学习附点八分节奏。 教学难点 节奏表现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双响筒、响板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 师:同学们,让我们唱着歌儿进教室吧。 (引导学生随着《我是草原小骑手》边唱边拍手进教室,在座位上站好。) 师:来跟着老师动一动。 2、师生问好 二、导学铺垫:游戏“我跳你猜” 师:同学们,从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和咱们律动时的动作中,知道咱们今天这节音乐课将要走进哪个民族吗?对于蒙古族,你们了解多少呢?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师:既然大家对蒙古族了解这么多,我们来玩一个“我跳你猜”的游戏。老师跳一个蒙古族舞蹈动作,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如果能跟着老师学一学,那就更好了。 A、“挤奶”动作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在蒙古族的舞蹈中会出现挤奶的动作呢? (课件展示草原上牛羊满地的风景,老师随风光片介绍。) B、“抖肩”动作 C、“雄鹰展翅”动作 D、“骑马”的动作 三、新课教学 1、节奏活动《小马跑来了》 A、小马跑来了(初听与模击节奏) 师:蒙古族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在马背上生活,马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好伙伴,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上,都有赛马的项目,瞧,有三匹小马过来了 (课件展示:三匹小马分别拖着三条节奏出现。) 第一匹: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第二匹: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第三匹: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B、认识附点八分节奏 C、节奏练习 2、歌曲《大雁湖》 A、初听歌曲 师:刚才草原牧民用歌声表达了他们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这儿有一群小牧民也唱起了他们自己的歌。 (全班同学聆听《大雁湖》。) B、读谱 C、跟唱 3、吹奏《大雁湖》 四、总结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歌乐声中,老师再一次感受到了蒙古族文化的美丽。让我们在这动听的音乐中结束这堂愉快的音乐课吧。 五、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草原上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学会演唱《可爱的羊群》这首歌曲。 2、能学会跳简单的筷子舞,并随乐表演舞蹈。  3、能认真听赏《牧歌》,感受草原的宽广与美丽。 教学重点 从听《牧歌》、唱《可爱的羊群》、跳筷子舞这三个内容中感受草原美丽的景象。 教学难点 学跳筷子舞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筷子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清晨的草原 1、听赏《牧歌》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段音乐,想象一下你到了哪里? A、初听第一段(感受基本情绪和意境) 师:你觉得刚才的音乐美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呢?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请同学们说说聆听音乐的感受。) B、复听全曲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其中的一个乐段,现在我们来完整地听赏一遍。如果你觉得它很美,就随着音乐动一动。另外,这个乐段一共被重复了三次,如果你能记住它,能否在它第三次出现时用噜轻轻地跟着它哼哼。 (全班聆听全曲,教师引导学生随乐律动,并在第三乐段时轻声哼唱主旋律。) C、视唱主旋律,介绍《牧歌》 师:这是草原牧民用歌声来描绘的美丽的草原,所以这首歌曲就叫《牧歌》,是根据内蒙古长调民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让我们再唱一唱它的主题吧。 2、读谱唱歌 A、模唱 师:刚才的无伴奏合唱展现了草原美丽的景色,那么现在我们也来用美妙的声音表现清晨的草原,首先请大家听一听这段旋律,然后再用“噜”来模唱。 B、识读乐谱 (课件展示《可爱的羊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