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侯争霸,秦国地处西陲,远离中原核心地带,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在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当时的秦国面临哪些历史机遇能够最终完成统一?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背景 内容 影响 商鞅变法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 1.概念: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历史上进入东周(前770-前221)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2.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合;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兴修水利…… ②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冶铸、纺织…… ③商业日趋活跃:邯郸、临淄…… (1)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人身依附关系 (2)新的阶级力量产生:新兴地主、自耕农 表 现 影 响 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1.经济方面: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客观条件)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形成。 2.政治方面: (2)目的: 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3)途径: 变法 (1)原因: 经济基础的变化 ①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取代世卿世禄制; ②以实行俸禄制取代封邑制; ③以中央集权取代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4)措施: 新兴地主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客观条件) 3.军事方面: 春秋: 争霸战争 战国: 兼并战争 改革变法的动力: 富国强兵 (性质:奴隶主大国争霸战争) (性质:前期是封建兼并战争,后期是封建统一战争)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客观条件) 争霸和兼并战争迫使各诸侯国进行变革,实现富国强兵。 4.文化方面: (1)背景: (2)表现: (3)思想武器: 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经济繁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空前繁荣。 A.私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 B.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儒、道、墨、法”; “法家”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客观条件) 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韩非子》书影 铁器、牛耕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决定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百家争鸣 大发展 大变革 大动荡 ———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教训 自主探究: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变法运动?请结合课文了解各国变法情况(国名、大致时间、变法内容和影响)。 二、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 管仲 改革 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 初税亩 经济:“履亩而税”(594BC) 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李悝 变法 经济:① 实行“尽地力”; ②推行“平籴法”,政治:制定《法经》 使魏国在战国七雄中率先强盛 吴起 变法 政治: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三代以后的爵禄;②强令旧贵族迁居,变相没收其土地;③裁撤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④严格吏治 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 都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壮大 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时间 国家 名称 变 法 内 容 作 用 春秋 齐国 鲁国 战国 魏国 楚国 其它诸侯 ks5u精品课件 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农具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生产力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同时贵族之间通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