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36572

桂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源与流的交响《(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9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222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流的,交响
  • cover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课 教学内容: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材分析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桂教版2011课标 版。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重庆市石柱县民歌,属于山歌类,源于土家族的啰儿调。啰儿调是重庆市东南部山歌,旋律简单民族风格浓郁,真实的记载当地民风民俗劳动生活。特别是啰儿调中大量的运用“啰儿”、“郎罗”等当地习惯方言衬词,音调与当地土家族声调结合的十分紧密,歌词中还运用了模拟锣鼓音调节奏的形声衬词“郎郎扯”、“光扯”。一字一音,歌词的朗读性较强。酣畅淋漓的表现了土家人的乐观阔达。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符合这一特点。歌词中的“郎郎扯”、“光扯”等模拟锣鼓音调节奏的形声衬词来源于土家族的“耍锣”中的锣鼓经,土家族的锣鼓经中用咚、扯、光等表示乐器的击打。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曲调全曲起伏不大且较自由,全曲音域只有六度(实用五个音),平易而集中,节奏简洁明快,跳跃有力。由上下句构成,调式为D商调式,歌曲采用一字一音,句尾常用延长音抒发情感,是音乐悠扬舒展,在歌曲中大量的地方性方言衬词和锣鼓音调节奏的形声衬词的运用,使这首山歌更加形象生动。全曲高亢、乐观,表现了歌者愉悦自得的心情和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 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简洁的材料及相关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二声部作品。主要通过引领学生欣赏音乐、演奏、图片、排练等发挥想象,感受体验音乐表达的意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通过听、赏、议、唱、创……层层递进,多角度感受音乐,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感受和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2.用欢快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比较和谐的演唱三声部。在合唱中树立的声部意识。 教学重点 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三声部合唱中,声音的和谐统一,声部的配合练习。 教学难点 能比较和谐的演唱三声部合唱, 在合唱中树立声部意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 钢琴 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情景活动一 展示打击乐 学习“锣鼓经”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件打击乐(鼓、钹、大锣、手锣)土家族人把手锣叫做“弄子”。这几件乐器就是土家族在演唱“啰儿调”时的伴奏乐器。可这些乐器在打击时是有着特殊的记谱法———锣鼓经 在黑板上写出锣鼓经,并做讲解 生:学习锣鼓经,参与锣鼓经的演奏 学生敲锣鼓经,老师演唱啰儿调 (设计意图:根据教材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属于啰儿调,讲解啰儿调加强学生对于歌曲的风格理解。学习“锣鼓经”为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歌词特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2.情景活动二 用播放视频老师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啰儿调”的来源、风格和特点。 (设计意图:理解啰儿调这种山歌的特点,为唱好太阳出来喜洋洋做准备) 3.听,山谷里唱起了啰儿调!让我们也来唱一唱吧!引导学生声音靠拢,学习发声方法。 (设计意图:树立正确的合唱声音理念,学习合唱的发声方法。) 4听,河畔也唱起了啰儿调。(两个声部的发声训练)加入两个声部音程的听辨。 (设计意图:初步尝试二声部发声训练,通过听辨音让学生感受音程的效果了解音准对合唱的重要性,为声部的和谐演唱打下基础。 三.新课教学 1.感受全曲 师: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生:仔细聆听、感受 (设计意图:初步整体感受作品,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情绪。) 3.朗读歌词 师:你能从歌词中发现啰儿调的特点吗? 生:用重庆话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啰儿调的特点) 4.范唱 老师用富于表现力的声音对歌曲进行范唱,学生倾听 (设计意图:老师的规范的范唱是学生学习的标准) 5.听范唱音乐,学生自主学唱 (设计意图:从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6.学生提出难点,帮助学生解决演唱难点。 7.歌曲处理 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