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46985

1.北京的春节 第1课时 课件+视频+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视频 查看:61次 大小:414548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北京,春节,1课时,课件,视频,教案
    (课件网)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其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剧本《茶馆》等。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腊 八 蒜 包 饺 子 燃 蜡 烛 吃 元 宵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灯火通宵: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整个晚上都开着灯,形容很热闹。 共学活动一 听朗读,边听,先标注生字词的注音,同时,找到时间段圈画出来,并按照顺序,记录在时间轴的表格中。 自学提示 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 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作者笔下的春节,是这样的热闹,忙乱,那么多天,这么多事,作者是怎样来安排内容,不像流水账呢? 共学活动三 ? 想一想哪几天写的详细,哪几天写的简略一些? 详写: 腊八、正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旦)、元宵 略写:初九-二十三、过了二十三、初六、正月十九 腊月初八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一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关注句子特殊表达: 手法+作用+情感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粥的种类多的特点,展示了五谷丰登的喜悦,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腊月初八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关注特殊句式、特殊词语 色如翡翠: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腊八蒜的色泽,表达了作者对腊八蒜的喜爱。 色味双美: 颜色和味道都很好,常用于形容饭菜颜色佳,味道好。 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要文章有力,必需使句子和言词缩短。当留心形容词,作文章时能不用就不用,如一形容就惊人,这才见本领。 ——— 《老舍怎样作文章》 共学提示 □ 自选小年、除夕、初一和元宵中的一天自主学习 □ 找到老舍先生的独特表达,读一读。 □ 想象画面,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进行批注。 除夕 第一句就是中心句,点明了除夕的热闹的特点。通过介绍各种活动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写出了热闹这一特点;还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了这些活动:香味、颜色、声音,这样一来,更有了画面感。 我还关注到了一些特殊的词: 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已 元宵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又”字说明元宵的重要性,也体现元宵之前有高潮。 2. 排比句式写出了元宵节灯的种类多,数量多 3. 不同的词语表示同一种意思,避免语言上的重复 Q: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思路:详细写的内容抓住了重点,突出了特点,略写的内容也都是围绕中心来写的。 好处是: 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表现了……特点(表达了……心情);令读者印象深刻。 京味儿语言 好处是:这些词语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读起来令人兴趣盎然,口语化的语言质朴平实,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