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阶段检测卷一(第1单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主题应该是中国古代( ) A.农业的发展 B.印刷术的改进 C.商业的繁荣 D.陶瓷业的进步 【答案】 A 【解析】 三幅图片依次为耦犁、曲辕犁、翻车,均和农业密切相关,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21cnjy.com 2.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像西欧近代那样向着机械化、大型化,适合于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 )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农具制造技艺落后 C.政府不注重农具改进 D.地理形势的局限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轻便 (?http:?/??/?www.21cnjy.com?)、小型”可知,中国古代的农具比较适合个人或家庭使用,这与我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相符,故选A项。B、C项与史实不符;D项说法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 3.(2019·枣庄八中月考)唐初诏令,男年20、女年15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年15、女年13,听婚嫁。其目的是( ) A.发展家庭生产方式 B.促进男女平等 C.打击早婚早育 D.恢复社会稳定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政 (?http:?/??/?www.21cnjy.com?)府推动男女婚嫁组成新的家庭,旨在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选A项。B项说法错误;C项“打击”与材料信息相反;D项不是材料的目的,排除。 4.下图为陕北出土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http:?/??/?www.21cnjy.com?) A.农户生活的悠闲富足状态 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情况 C.边疆人民的赋税沉重状况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状况 【答案】 B 【解析】 画像砖上的内容显示了耕作的场景 (?http:?/??/?www.21cnjy.com?),无法说明农户生活悠闲富足,故A错误;耕作的场景是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的重要表现,故B正确;C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错误;单一的耕作形式不能判断是否与大地主田庄有关,故D错误。 5.(2019·西安高一检测) (?http:?/??/?www.21cnjy.com?)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答案】 A 【解析】 鲁国实行“初税亩”,按田亩实 (?http:?/??/?www.21cnjy.com?)数征税,不分“公田”“私田”,客观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使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故A项符合题意。 6.(2019·湖南长沙一中高一月考)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导致上述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十分盛行 C.土地私有制强化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 (?http:?/??/?www.21cnjy.com?)时期,国家掌握大量无主土地,故国家分配土地给农民的均田制得以推行;唐朝以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国家掌握的土地减少,无法再推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故选C项。 7.中国历代王朝重视土地问题,北魏、隋、唐都曾推行均田制,宋、明等朝都有高级官员主张恢复井田制。这些措施与设想的目的是( ) A.抑制商业发展 B.稳定社会秩序 C.保护地主田产 D.恢复周礼古制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推行均田 (?http:?/??/?www.21cnjy.com?)制”“恢复井田制”能体现出重农思想,但是与抑商并不相关,A项错误;均田制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解决土地兼并以及土地兼并带来的社会问题,宋、明时期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