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欣赏 拉斐尔(1483-1520) 《披纱巾的少女》 梵高(1853-1890)《自画像》 雕 塑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罗丹(法国) 19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 两个时期,两个划时代的雕塑大师,两种完全不同的雕塑风格,代表了两个时期的雕塑发展走向。在西方雕塑史上,因为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的作品,而使雕塑史呈现两个辉煌期。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近距离了解两位大师的艺术 …… 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画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建筑家和诗人。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注重人文主义思想的时期,歌颂和宣扬人的智慧和人性的伟大,甚至把人等同于神,强调人在改变世界中的力量,所以人和神成为了这个时期雕塑和绘画主要的题材,艺术家会刻意在他们的作品中去追求一种完美、和谐、典雅、写实以及力量。 米开朗基罗 被俘的奴隶 垂死的奴隶 摩西像 米开朗基罗 摩西接受十诫 结论:这个时期的作品刻意体现一种人体的力量、肌肉、健美,手法体现一种细腻、柔和、完美、和谐。你会觉得欣赏这个时期的艺术品,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就是体现这一特点,每个人物雕塑都具有强健的健美体魄,充满力量。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 奴隶、英雄———大力士、青年壮汉。 大 卫 米 开 朗 基 罗 如果说雕塑让后人记住了米开朗基罗,让后人为之叹服,那么我们不得不说,他在绘画方面同样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经典。而他一生最辉煌的绘画作品,无疑就是他为西斯廷教堂所作的天顶壁画。 西 斯 廷 教 堂 西斯廷教堂建于1473年,是以教皇西斯托四世名字命名的。它是罗马教皇的私用经堂,也是教皇的选出仪式的举行之地。 最初的西斯廷教堂穹顶绘有天空图案的壁画。1506年,教皇朱理二世为了纪念叔父西斯托四世,命米开朗基罗重新绘制穹顶壁画。米开朗基罗独自一人于1508年开始设计创作此壁画,并命名为《创世纪》,于1512年完成。它与教堂的另一幅壁画《最后的审判》并立为米开朗基罗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巨制。 西斯廷教堂因为拥有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而名扬天下。 创 世 纪 (据说因为长年昂头作画,米开朗基罗最后还画歪了脖子。) 最 后 的 审 判 取材于基督教《圣经》故事 《朝元图》元代(1325年) 道教题材 中国山西永乐宫 是为祭祀“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造的大型道观。此画是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最杰出的代表作。世界文化遗产。 罗丹:法国著名雕塑家,他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对于现代人来说,罗丹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 。所以,他是西方现代雕塑的鼻祖。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 《巴尔扎克像》罗丹 《摩西像》米开朗基罗 罗丹曾说过一句话:艺术即感情。所以他的每件作品都赋予了个人丰富的情感色彩,甚至可以为了表现这种情感、思想而把表面的形式美放到了次要的位置,内容高于形式。这和传统雕塑(米开朗基罗)注重形式美、注重手法的细腻和写实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全新风格。这就是一种创新、一种改革。 地狱之门 罗丹 《地狱之门》(局部) 《思想者》罗丹 罗丹通过这样一个别扭的沉思姿态,让全 身的肌肉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来表现人物的 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苦恼和全神贯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